绘画是儿童表达自我的一种特殊“语言”,它有着自己内在的逻辑和表现形式,幼儿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呈现内心世界。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个性的幼儿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各不相同,因此他们的绘画作品呈现出来的风格和内容也是大相径庭——有的充满着童趣,色彩鲜艳亮丽,有的则截然相反。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儿童的绘画作品是了解幼儿的一种良好手段,特别是那些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的儿童,学会倾听他们用绘画这种无声的“语言”表达的内心感受,有助于教师真正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用积极的方式去引导他们,从而帮助幼儿解决在情感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和问题。

文文是个有点内向的男孩子,进入中班后的他依旧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波动很大,常常哭着来幼儿园。不论是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中,还是日常的区角活动中,当你想用语言、眼神与他拉近距离时,他总是回避,你很难猜透他的心思,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于是,我想到了利用绘画这一手段,包括观察文文的绘画过程,解读他的绘画作品。我希望能通过“绘画”这把钥匙打开通往文文内心世界的大门,从而试图让文文愿意接纳我,乐意让我成为他的朋友。

实录一 寒假虽然很短,但正逢春节.孩子们不仅能收到压岁钱和很多礼物,还会和父母去亲戚家拜年,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放烟花……回到幼儿园后,他们很想与同伴分享这些开心的事,于是我请孩子们用手中的笔画下他们在春节里经历的那些快乐的事。

话音刚落,孩子们便急忙动笔开始画起来,只有文文很犹豫,拿着笔四处张望,似乎这个假期并没有什么开心的事值得他画下来。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开始画了,可是眼神却没有停留在纸上,而是偷偷地瞟向我所站的位置,神情看起来很紧张。

我看得出文文是在打量我有没有注视他,只要我站在他的视野范围内关注他,他就会显得不自在,甚至出现害怕和焦虑的表情。我只好换了个方向,背对着他,站到离他远一点的地方,悄悄地关注他。

当看不到我注视他的身影后,文文终于开始画了起来,但是很不专心,动作很缓慢,还不时地抬起头看看我是否在关注他。最后,文文在纸上画了一个孩子坐在凳子上看电视,整个画面他只用了画纸的一个角落。 可见,文文对当前的绘画环境感到很不舒适,不愿被别人关注。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其他孩子都迫不及待地拉我去看他们画的作品,想与我分享他们开心的事,文文却恰恰相反,他不愿让我走近他。这表明了他对教师有着较强的“防御心理”,在他心中教师是“权威人物”,是规则的制订者,而不是帮助他、关心他、与他分享喜怒哀乐的人。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