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期儿童饮食的安排基本接近成人,已可以与父母家人同桌进餐,饭菜内容也大致相同。但4-6岁儿童的饭量仍应该比少年或成人略少,而且需要继续保证优质蛋白质如蛋、乳、肉等动物性食物的供给。

饮食安排要特别注意平衡膳食,食物花色品种多样化,粗细粮交替,荤素菜搭配,有干有稀,软硬适中。烹调仍应注意食物新鲜,防止在烹调过程中损失过多的营养素。儿童饮食口味仍以清淡为佳,避免过咸和过分油腻。

油炸食物不易消化,不宜过多进食,应尽量少吃刺激性食物。要讲究色、香、味、形以引起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可让孩子主动参与食物挑选和制做,这不仅能丰富孩子的烹调知识,学会力所能及的本领,也使孩子心理上对食物产生兴趣,从而吃得津津有味,食欲大增。切忌食物品种单调,每餐雷同,使小儿产生厌恶心理。避免养成零食吃得太多,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保证每日三餐食欲旺盛。

高血压的发生和许多因素相关,父母朋友们如能懂得一些医学常识,相信对防治小儿高血压的发生应该是有益而无害的。

精神神经因素:反复的精神紧常导致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失衡,从而出现以缩血管中枢占优势的兴奋灶,而致使小动脉痉挛,使血管阻力增加,或是调节周围小动脉的神经系统出现紊乱,使周围小动脉痉挛而出现高血压。

内分泌因素:高血压患者虽然内分泌激素水平如肾上腺素、肾皮质激素水平仅轻度升高,但有人认为其血管平滑肌对茶酚胺类物质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反应。

肾脏学说:因为肾缺血,常使肾素分泌增加,而使小动脉收缩,另外肾素还可促进醛固酮的分泌增加而导致水钠滞留。

遗传学说:遗传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已得到普遍的公认。父母双亲血压正常者,发生高血压的概率仅为3%,而双亲均为高血压者,其概率可高达45%。

体重因素学说:现在的研究一致认为,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非常重要的独立因素。肥胖可对抗胰岛素的分泌,而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糖代谢常代偿性的分泌过多的胰岛素而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这一变化的过程常导致水钠滞留和交感神经的兴奋。

膳食因素学说: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食盐高的地方的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钠盐可直接造成血管平滑肌阻力的增加以及血容量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