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建都于禹州

禹,约生于公元前2297年6月6日,卒于公元前2198年8月,享年100岁,是中华民族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创始人。

禹的身世

禹是黄帝的玄孙,姓姒,名文命。禹的父亲叫鲧,鲧的父亲叫颛顼,颛顼的父亲叫昌意,昌意的父亲就是黄帝。从黄帝到禹,共五世,皆同姓而异其国事情:黄帝为有熊氏,颛顼为高阳氏,帝喾为高辛氏,帝尧为陶唐氏,帝舜为有虞氏,帝禹为夏后氏。

大禹既然是黄帝的后裔,怎么会说“禹出西羌”呢?《华阳国志》道出了根由。原来,黄帝的儿子昌意,娶了蜀山氏之女,生子名高阳,就是颛顼帝。颛顼把自己的支庶都分封在了蜀地。他的儿子鲧被封汶山石纽地区(今四川省北川县),娶有莘氏之女为妻,名叫女志,也叫女嬉。一天傍晚,女嬉到河边提水,见流水潺潺,彩霞满天,心里非常高兴。在与同伴嬉戏玩耍中,拾得一枚野生的薏以果(有说是红色的石子),象珠子一般艳丽可爱,便含在嘴里。不料那薏以果光滑如卵,“滋溜”而下,咽入腹中,因而有了孕。司胎14个月,却生不下来,只好剖腹生儿,这就是禹。至今四川北川县还有刳儿坪、洗儿池、血石、禹穴沟等许多遗迹。这里是羌乡,自古以来都是羌族生息地。有的史料说“禹出西羌”,就是这种来由。不过郭沫若和《史记·禹出西羌》就是这种来由。不过郭沫若和《史记·匈奴传》早已说得明白:四夷少数民族,其实都是炎黄之苗裔,之所以有各种民族的叫法,是因游牧迁徒,随地而称名的缘故。

大禹幼年便随鲧东迁,来到中原。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即中岳嵩山),叫崇伯,实际上是一个封国国君。当时中原闹水灾,帝尧便叫鲧率治水。因为治水的组织是半军事性质,号令很严,所以鲧的地位和权势迅速上升,以致发展到可能以暴力破坏氏族社会“禅让制度”的地步。帝尧看到了这种威胁,便命舜以“治水无状”为罪外,把鲧处死于羽山。

禹治九州

禹的父亲被杀之后,舜又向尧推荐说:“可以让鲧的儿子禹接替父职,继续治水。”禹深知这里面包涵有严峻的政治意图,因此,他“薄衣食、卑宫室”、“声为律,身为度”、“左准绳,右规矩”、“疏九河,陂九泽”,“度九山,开九州,”劳身焦思,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久。风雨寒署,跋山涉水,晒得面目黧黑,累得腰腿成疾,手上结满了老茧,腿上脱光了汗毛,走路一瘸一拐的。即使这样,他仍然忠于职守,克勤克俭,身先士座,埋头苦干,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山行穿履,亲自到治水第一国划定为九州,即冀州、充州、青州、徐州、扬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九州既开,禹还命他的同事和部下,因地制宜,教民众学种稻谷、种杂粮,发展农牧业生产。致使天下安定,国富民强,老百姓家里有9年的积蓄,国家库有30年贮备。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