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在孩提时代,就听先辈们讲过大禹的故事;上中学后,在历史课文里又学过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特别是大禹用疏导的方法治水取得的丰功伟绩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是那样的令万民敬仰与千古流芳;参加工作后,偏巧又来到禹王故里,这为后来寻觅禹迹和研究禹王诞生地,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0余年来,先后读过《华阳国志校注》、《太平环宇记》、《大禹志》、《大禹研究文集》、《巴蜀之迷》、《禹王》、《石纽山圣母祠碑记》等有关记载禹之著作和名家论大禹的文章。读过之后才深知禹是我国古代的治水英雄和水利专家,以其疏通九河,造福万民,赢得万民敬仰,千古传颂。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这不仅是第一个****的正式诞生,也是华夏民族形成的标志。他实现了中国历史从原始部落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质的飞跃,因而名扬天下,光耀史册。他是华夏文化的开拓者,被人民奉为“天下共主”、“天下君”、“帝禹”。

正因为禹之丰功伟绩宏大,汶川禹迹众多,来汶川寻访禹迹的游人才络绎不绝。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与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前来汶川石纽山、刳儿坪、禹王宫寻觅禹迹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外来游人越来越多。尽管这些地方以前去过多次,但仍经不住禹王故里众多禹迹的诱惑,或当县上有外来客人相邀,或被县文化体育局安排陪客人时,石纽山、大禹坪、禹碑岭、禹王宫就成了我导游的好去处。

石纽山:位于汶川城南20公里的绵虒高店村一带。传为圣母生大禹时,山崩地裂,岩石扭曲变形,成纽状故名。在今飞沙关隧洞处的悬崖峭壁上,有“石纽山”三个大字石刻,考为唐李太白隐栖岷山南麓期间所题。字大盈尺,笔力遒劲、浑古,诗仙雄风犹存。古往今来,文人骚客在此吟诗作赋甚多,遗憾的是其作品大多在“文革’中毁坏。有幸的是:民国29年,民国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老先生,在古稀之年,不辞跋涉之劳苦,亲来汶川,上石纽山刳儿坪寻禹迹,但见江山依旧而禹迹茫茫,欣然作诗曰: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