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浪花》这节课中,我尽量做到了:放下包袱,走到学生中去,指导学生,与学生对话,让语文课堂成为充满活力!

1、创设教学情境。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学生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究。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明显强于理性思维。针对这样的特点,我在课前就做了精心的准备:绘画精美的画面,制作海浪来时的视频。在导入新课时,我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海浪声贯穿全文,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对具体情境的体验、领悟更深,认知和情感发展更协调。

2、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在课堂上,我努力去实践“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现代理念。首先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创设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老师不再是居高临下,而是和风细雨。学生朗读和理解到位时,就给予表扬;学生遇到不懂的,不会的,就指导、点拨。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敢读、敢说、敢想,使学习过程富有活力,富有创意。其次,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感受、体验。在这节课中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文章情感的感受和体验更加深刻,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情操。同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浪花对小姑娘说了什么”,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使对话成为双向的、互动的,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的动态过程。

整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体会到了浪花的调皮、可爱,喜欢大海,热爱大自然。并享受到了朗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