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古诗文教学要尽可能还原作者思想,让学生借助古诗文,跨越时间长廊与之对话。

教学目标

让学生充分读书,充分想象,了解诗意,体会意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诗意,体会意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四、教学过程

了解历史,初识诗人。

读故事,了解时代背景。

“山下俞家村,有一家四口,两个男丁。父亲年近半百了;儿子不到三十,才成家不久,才成家不久,生了个女儿还小。此次征调衙前役,俞家二丁抽一。父亲身体不好,儿子又是全家的生计所赖。因为单丁可免劳役,父亲为了全家,竟一根索把自己吊死了……”

「宋代徭役极为复杂和繁重,有衙前、里正、户长、乡兵、乡书手、弓箭手、承符、人力、手力、杂役等许多名目。」

“他见每年春天,许多家贫农户无牛耕作,无钱播种,锅空灶冷,妻啼子哭,不得不借贷度日。李申便软硬兼施,强行规定枫下李家和附近几村农户,只能向他一人借贷。清明前后借出,立秋前后收回,无论借银,还是借谷、借米,都是借一还二,对本对利。李申还取了个名目叫“春荒钱”。试想如此高的利息,如此偿还?有田地者,便卖田卖地抵债;无田地者,只好卖儿鬻女了。

不消几年,李申便用这放贷“春荒钱”的法子,将枫阳湾一带成千上万的良田攫归己有,枫下李家和附近几村农户几乎都成了李申的佃户。”

「北宋中期:官僚地主巧取豪夺农民的土地,地主占有全国70 %以上的土地,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学生读故事后,谈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机介绍时代背景并引出作者。

2.出示王安石画像,介绍诗人。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 积弱”的局面,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强化统治力量。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因官僚地主,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 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

(二)导入新课,板题、释题。

1、导入新课:熙宁八年,王安石再度为相,途中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泊船瓜洲》。

2、板题、释题。

(三)初读课文,读通全文。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检查读书情况,指导:

间:jiān (京口瓜洲一水间: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巧借地图,悟思乡之情。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