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让现实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为只有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使数学课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产生学生的探求数学的动机,主动应用数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设计地面前,张老师选择了小东家的房间,特地把墙面的漂亮与地砖的单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到过各种各样的地面,对设计地面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和知识基础。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设计地砖的兴趣。从本节课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设计地砖十分感兴趣,都迫不及待,跃跃欲试。

二、让有效地教学设计保持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张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创设适合于他们的数学情境,这样就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探索数学。本节课在设计地面、摆水果中发现、探索规律,在设计手帕中巩固和创造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自始自终,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并保持了旺盛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了学生有效地学习。特别是在猜测第五行第六行中探索规律为今后学习周期问题做了铺垫。在设计“小手帕”这个教学环节,我们看到了一幅幅有创意的规律图案跃然出现学生的纸上,学生不仅享受到了图形之美,数学之美,更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教师的教学应该是给学生创设了宽松的独立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各种规律,充分尊重学生能够的个性思维;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维成果,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例如:在探索规律时,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设计地面,然后让学生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当学生横看发现规律时,教师又一次在黑板上演示,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了规律。如果教师能把第一个移到后面,然后向前平移一个这一过程能用课件动态演示,可能学生看得更清楚。不过我们也考虑到了这一点,由于电脑老师一时请不到,才这样设计的。

开始几个学生发现的规律仅仅停留在在横看的基础上,通过老师你还发现什么的又一次点拨,学生深受启发,马上顿悟,又竖看、斜看发现了很多规律。这样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的不同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教师通过循循善诱,层层引导的教学,把教材中抽象的规律引发为一个过程,一个让学生参与观察、验证、合作、交流、概括的探究学习过程。

总之,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让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使全新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