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是现代影响较大的、颇受师生欢迎的教学模式。它顺乎学生的发展规律,滋润情感的幼芽,从中获得认识的快乐。以下就以张老师的导入方式为例,反思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片断一 :教师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座美丽的大都市,每天都见到许多的高楼大厦,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那儿没有高楼,没有拥挤的人群,那里有清新的空气,那儿有美丽的野花,这是一个什么地方呢?”

(学生答)对,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去乡村看看,那儿的风景可美啦!到那儿我们还会认识许多农作物,增长许多知识呢!大家想不想去呀?”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去” 之后,老师出示一幅幅图,学生一边观赏一边接受知识,学生仿佛去了一个新的世界。学习兴趣特别浓厚,课堂气氛自然很活跃。

学离不开读书、抄写、背书、作文,相对于计算机等别的课程明显缺乏趣味性,情境教学正是针对儿童好动,喜新的心理特征把学生带入一个新的境界,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并在连续的情境中,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让学生因好奇而要学。各种图片的出示让学生产生美感,因爱美而要学。情境导入保证了儿童在接触新课时,带着热烈的情绪,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儿童学习

动机被激起后,若是教学过程刻板、单一,学生以会因失望而使已形成的动机弱化,以至消失。因此在把儿童带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发展,内容的需要,应使情境成为一个连续的动态客体。教师有意识地把儿童一步步带入课文描写的相关情境,让学生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如此下来,学生真正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使学习动机稳定、持续、强化,从课堂到生活,变学习语文为美的享受。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以下再以《秋天到》的教学片段进行评析,从而反思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落实.

片段二: 张老师在讲第二、三小节的时候放手让学生自已学习,并且学习自己喜欢的部分。这样做看似放任,实则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顺应了学生的心

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接着,教师指出:在自学的过程中有问题请举手。二年级学生自己提学生提问能行吗?没有想到的是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有价值:“老师,为什么稻子会笑弯了腰呀?”“老师,冬瓜披白纱是什么意思?”~~~ 老师正好顺着问题讲下去,更多的是老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已解决,让许多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主动权更好的教给孩子,让孩子掌握学习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学习。所以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自己提出问题.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给时间,让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去思考问题,并且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交流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按传统的教学“一步步”领着学生向前走。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讲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利于孩子思维的迅速发展。

此外:教学是一门留下遗憾的艺术,这堂课优点甚多,但也有不足,体现在课堂时间的把握上,前一部分讲的时间太久,占去了一大半的时间,以至于后面二,三节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并且使这节课设计好的许多环节没有时间去完成.对策在于:教师应该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到时间的合理分配问题,并尽可能一个人模拟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