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家庭教育往往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然而,家庭教育目前存有监护人缺乏科学育儿方法、独生子女教育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指导者身份混杂等主要问题。问题已经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家庭教育需要加快步伐。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而且是主导的教育,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的。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能塑造孩子的个性、人格、文化品位和价值观念。

家庭教育必须从学前儿童开始,因为婴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是身体、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品德、性格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影响最大,家长是孩子最初的“教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对家长的基本要求是重视家庭教育,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处处以身作则为孩子做榜样,注意迁移默化的影响;学习科学育儿知识,掌握科学育儿方法,坚持正面教育,让孩子多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家长切勿包办代替;树立良好家风,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成员对孩子的要求要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原则,对孩子既不要娇惯溺爱,也不要简单粗暴;要加强与托幼园所的联系,相互配合教育孩子,做到家庭与教养机构教育一致。下面我就有关孩子的家庭教育举些例子。

在一个幼儿园里运来一车沙子。下午,被家长接出教室的孩子们一见这大堆的沙子,顿时兴奋起来。挖山洞、堆沙丘、建城堡、做模型,一个三岁左右的男孩抓了一把沙子,随手放进了旁边一个比自己大点的女孩的脖子里,女孩被吓哭了,女孩的爷爷一下子急了:“是谁弄的?”女孩哭着指了指身边的另一个男孩。女孩的爷爷顿时转向男孩和他的妈妈大喊:“看弄我们一身的沙子,怎么这么讨厌!”男孩的妈妈小声说:“不是我们撒的。”随即把孩子带走了。其实,扔沙子男孩的妈妈一直站在那里,她明明看见了自己儿子的行为,却没有制止,也不要求儿子向小朋友道歉;而是环顾左右,佯装这事和自己的孩子无关。在她无言的怂恿下,她的儿子又将一把沙子朝另一个女孩的脸上扔,幸亏那个女孩的妈妈及时抱走,沙子才没进到女孩眼里。而男孩的妈妈依然什么也不说。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父母:只要自己的孩子不吃亏、不受欺负,即便他对小朋友做出挑衅性行为,也不予干涉,甚至有的家长还教孩子怎么打小朋友。对孩子无原则的袒护,导致孩子“失教”,最终会培养出一个自私、蛮横的小霸王,于幼小孩子的身心成长都没有好处。年幼的孩子往往对是与非、对与错、好与坏没有明确的概念,做出某些“过激”行为、“侵犯”行为是很自然的。这就需要成人的解释和引导,“爱”孩子,不等于一味地放任、迁就,而是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懂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尊重他人,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就像刚刚提到的那个孩子,他妈妈有责任要他对女孩说:“对不起”、用自己的小手帮助女孩拍掉身上的沙子、劝女孩别哭了;而且,应该告诉孩子,不能拿沙子往人身上扔,那样小朋友会不舒服,如果弄到眼睛里很危险。还可以问孩子:“如果小姐姐把沙子放到你脖子里,你愿意吗?”孩子会说:“不愿意。”这样,用直观的方式,让孩子懂得: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自己也不要对别人做。教孩子懂得规则,不一定事事家长都参与到孩子的争执、纠纷和矛盾中来,由孩子自己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即便孩子受点委屈也是值得的。现实生活中,每一位家长都会遇到自己的孩子和小伙伴发生争执。有的父母十分干脆地为孩子们“明辨”是非,把架劝开了事;或指明你该怎样,他该怎样,却没有让孩子们自己找到解决冲突的办法。孩子们的世界不同于成人,他们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并能在不断的冲突中形成一些他们自己的交往“规则”。懂规则、守规则者受小朋友欢迎,而“不知”者则能在争吵和被拒绝中学会规则,有助于提高其交往能力。在大人的引导和协助下,让孩子们自行解决,以体现友好,学会合作,不伤害自尊心为原则。身教胜于言教。家长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先生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孩子的头脑是电子计算机。”他打这个比喻是要求家长必须注意身教。不能两层皮:说一套、做一套。否则,孩子会无所适从。做个细心的家长。每个孩子都会无意中做错一些事,或者有不好的行为,父母应及时发现这些苗头,制止孩子,给孩子讲明道理。保持理智。孩子在外面受到欺负了,父母怂恿孩子与人打斗是不明智的。必要时应与幼儿园老师取得联系。给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经常带孩子到有孩子的朋友家里去,或鼓励孩子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给孩子们提供在一起玩的机会,这时成人最好不去关注他们。尽管孩子之间不时会发生磕碰,但恰恰是彼此之间的冲突,使孩子们懂得了哪样做是行得通的,哪样做是行不通的。不要低估了他们在社交方面的自愈能力,他们将在吵闹声中成长!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众多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家庭教育存在着缺乏科学育儿的方法、文化层次不齐、教育观不一致等诸多问题,给家庭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那么,孩子究竟应该由谁来带呢?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我国年轻的父母绝大多数都已参加工作,忙碌的工作使得年轻的父母把孩子送进托幼机构委托全权照顾和教育,有的则完全交给老人或其他人带,从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其实,最好的办法,应该是“自己的孩子自己带”,否则,孩子和你会在感情上产生隔阂,父母要想教育好他是很难的。等到孩子在性格行为上出现了偏差,再进行纠正,就为时晚了。有专家撰文提出自己带孩子的四点好处,是值得在座的各位家长考虑的。这四点的好处是:(1)学东西多。由于现在的年轻父母文化程度都比较高,接触面广。故孩子在父母身边可接触到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身边接触不到的许多东西,有利于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学到更多的东西,还能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2)科学育儿。年轻人接受能力强,思想开放,虽然育儿经验少,但学习科学育儿的方法快,还能辨别不科学的育儿方法,容易接受和采用科学育儿方法教育孩子。(3)开阔视野。年轻父母精力弃沛,充满生气,能经常带孩子外出活动,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父母经常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去儿童活动中心,参加音乐会、看话剧、木偶剧等等,既可开阔孩子的视野,又可以帮助孩子获得知识。(4)放手锻炼。老年人大都怕出事,常不敢让孩子跑,也不敢让孩子跳,使孩子活动少,得不到锻炼。而年轻的父母敢放手让孩子去跑去跳,有利于培养孩子勇敢无畏的精神,培育孩子的吃苦需耐劳精神,使孩子健康成长。

现代的家长都已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以养育素质良好的子女作为衡量幸福家庭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幸福和完满的一生。为了将来应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家长们为孩子的学习、生活费力劳神,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付出甚多。有人说,我们中国的父母大约是世界上为子女操心最多的父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又不能不看到,同样是为子女呕心沥血,同样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的父母培养出了英才,有的父母却培养出了“不器”之才。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甚至是很复杂的,但是,家教方法的迥然不同,却是重要原因之一。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如果各执一词,那么对孩子就会产生些不利因素:1.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如以前我班有个女孩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观点不一致,双方发生了争议,直至后来发生了争吵,第二天这个女孩来到幼儿园后完全没有了往日的活泼,一直不开心,还时不时地哭鼻子,这使我们感到很奇怪,刚开始问她,她不肯说,最后花了我们很多心思才了解到真相,原来那个女孩子一直认为是自己不好才让爸爸妈妈吵架的,还说爸爸妈妈不喜欢她了,瞧她承受的压力有多大。2.容易养成孩子的不良习气。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发生分歧的时候,孩子会本能地进行选择,谁对自己有利,谁护着自己,他就倾向谁。比如,在一家三口逛商店时,孩子提出买新汽车,妈妈觉得孩子的汽车玩具已经够多了,不能再买了,而爸爸执意买,这样,使孩子对物质的需要会越来越没有节制,容易养成浪费、见风使舵等不良习惯。3.容易使孩子不辨是非。由于孩子太小,还不懂得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孩子的一切标准可以说都来自于成人,尤其在家中掌权的成人对孩子辨别是非的影响很大。比如有一个五岁的男孩,问他在家里最听谁的话,他说:“谁也不听,我爸爸一要管我,我就去喊妈妈,爸爸就没办法了。”看来在他的家里,妈妈要比爸爸有地位,因此,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他都会认为妈妈是对的。即使是当他欺负别的小朋友,爸爸批评他时,他也会找妈妈保护他。此外,老年父母即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与年轻父母之间的教育不一致也会对孩子产生上述同样的负面效果。本来,大家的本意都是为了孩子好,却常常因为教育孩子的问题搞得婆媳不和甚至夫妻反目。我们了解了父母教育不一致的危害性,那么,如果遇到父母教育不一致的情况怎么处理呢?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父母之间要有意识的约定,即一旦发生不一致的情况时,一定要先把孩子带到另外的地方,也就是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然后俩人再进行沟通,为自己的观点据理力争,无法取得一致意见时,查阅幼教书籍报刊或请他人评判。如果出现实在无法回避孩子的场合,也要心平气和地协商,给孩子树立一种理智和有修养解决问题的典范,而不是通过吵架甚至动手解决问题的示范,这样就能避免教育不一致给孩子造成的影响。另外,做父母的还要平时多读书,多学习,树立科学教育观念,掌握科学育儿方法,这样能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减少很多盲目性,增强一致性。

总之,教育是一项百年树人的大事业,特别难做,但又特别值得做。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其中,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不可更改的血缘关系和特有的情感关系,使得家庭永远是子女的安全港湾和健康成长的沃土,它对孩子身心健康、智力发展和精神成长所产生的影响,是任何其他的教育场所都不可替代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园丁,让我们从自己做起,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