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它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众所周知,古诗词是中华文学史上的奇葩,它们都有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境,所以我们读古诗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表层上,不能断章取义,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根据这一理解,我为这首诗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说诗——读诗——解诗——读中品,品中读——活学活用——信手拈来。

上课伊始,教师先出示一幅画面:画面中有一望无际的荷塘,荷塘上层层叠叠的,有田田的叶子,有袅娜的荷花。欣赏过后,请学生组织语言说说画面的情景。从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说完整话开始,同时引出下面的古诗语言的品味与欣赏的学习。

接下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教师导语:同学们,你们都用自己的个性语言描述了这幅画,有一位诗人是这样描述的。这时教师出示古诗全文。接着说:让我们来读一读吧!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充分地诵读,不仅可激发学生的想象,还可为学生领会诗意、诗境打下基础。

有了上面充分的诵读,再加上诗意比较简单,理解意思不是难事,我重点抓住“晓”“毕竟”“四时”“映日”引导学生自己去读懂诗意。完成教学的第三个流程:解诗。从而进入第四个流程:读中品,品中读。

教师导语:画面多么明丽,多么欢快,这么热烈奔放的画面作者却只用了14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赢得了众多人的称赞,你能读出来吗?教师指名读,相机引导,你读出了什么?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