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们来看最后一句话。

生齐读:它要是知道了连它自己也属于村里的少年斯焦普卡——他愿意的话,就可以把它抓起来,交给母亲,用它和鲜白菜一起熬汤喝——那可就要大吃一惊了。

老师:从这句话里,你获得了哪一些信息?

学生:我知道了白公鹅的主人是斯焦普卡。

学生:斯焦普卡可以主宰白公鹅的命运。可以把他杀了吃。

老师:那可就要大吃一惊了。同学们,你们认为是谁要大吃一惊了?

学生:斯焦普卡

学生:白鹅

学生:他的母亲

学生:作者

……

老师:同学们的答 案五花八门。请你们再仔细读读这一句,想一想到底是谁要大吃一惊了,你的依据又是什 么?

生自由读长句,思考。

(思考后,教室里举手很多)

师指若干名学生回答,答 案集中。

学生:大吃一惊的肯定是白鹅,因为这一句的开头就写着“它要是知道了……”这里的它就是白鹅。

学生:白鹅一直以为自己是这条河的主宰,根本没想到自己也要被人主宰,所以会大吃一惊。

学生:我注意到这句话里又好多个“它”,我一个个对下来,发现这个它就是白鹅。

老师:你们的发言都很有道理,非常精彩。可我们起先的答 案还是各式各样的,怎么一会儿就又一致了呢?

学生:我起先没有认真读句子。

学生:我起先是自己随便想的,没联系上下文。

反思:

像这样的一篇略读课文,在学生预习质量不怎么看好的情况下,要一节课就上完是很勉强的。上述的片断并非预设,也是我想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水平而随机提出来的。实践证明,我的担心不是多余的。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对话交流的时候,如果有预留给学生思考沉入的时间,无须老师作这样那样的引导,在几分钟的安静之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说不定会是焕发生命活力、充满生机的一派新气象。

片段二:

老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认识了丰子恺笔下那只“架子十足”的白鹅,它是那样可笑而又可爱。今天,我们又要去认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描写的鹅。(板书:白公鹅)在学课文之前,让我们大胆推测一下,这只鹅会有哪一些特点呢?

学生:我想既然同样是鹅,一定和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差不多,也是很高傲的吧。

老师:有道理,尽管一只是中国的,一只是俄国的,但都是鹅嘛。(板书:高傲)

学生:这篇课文的题目特别强调是公鹅,它一定很爱打架,比那只白鹅厉害。

老师:你从“公鹅”推测它很好斗(板书:好斗),有理有据,不错!

学生:它的叫声一定更严厉,步态更傲慢,吃饭时是不是也得有一个人侍候……

老师:同学们已经做出了很多猜想,下面就让我们读一读这篇课文,看看两只鹅到底有什 么异同,作者的写法又与丰子恺有哪一些异同呢?读书时有了新发现,可以在书上写一写。

(学生朗读书、批注)

教学片段二:插图利用

老师:认真观察文中的插图,想象一下:此时白公鹅可能正在干什 么?然后试着用作者的口吻把画面说一说。

学生:瞧,这就是那只白公鹅,它那耀武扬威的样子,我早就见惯了。不知今天它又要和谁打上一架了。

学生:我正在悠闲自得地垂钓,对岸的白公鹅大声叫喊着,我一看,原来它率领着一伙公鹅,又直奔鱼竿而来。我知道,它们又要赖在这里了,今天的鱼是别想钓了。

学生:你看,它一下水,总是要扇动起有力的翅膀,亮亮地喊上那么几嗓子,海军上将的派头就是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