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亡羊补牢”两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有一点感想。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这节课王老师和大家一同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题目叫----“掩耳盗铃”。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理解课题字面意思。

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读课文。

(1)课文较简短,要求反复朗读,直到正确流利。做到不添字、不减字、不错字。

(2)思考:什么叫“掩耳盗铃”,请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

2、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3、检查讨论。

(1)同桌互读一遍,看看对方是否正确、流利地朗读完全文。

(2)哪些同学在互读过程中不小心读错了,请主动站起来,王老师再给你一次试读的机会。

(3)在互读中谁发现对方读得特别好,不仅正确流利,而且也很有感情,谁推荐给大家,请他来读一下 看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学生读→师生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4)课文哪一句话说的就是“掩耳盗铃”的意思?

出示: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5)理解:“盗”、“掩”。

①课题与出示的句子比较。

盗:即“偷”。

②“掩”的意思在句子中没有解释,你可用哪一个字来代替?

教师引导板书:遮、堵、塞、捂。

出示幻灯(课文插图,说说用哪一个字解释最恰当)

(6)用自己的话说说“掩耳盗铃”的字面意思。(捂住耳朵去偷铃)

(7)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一个关键问题。

这个人为什么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或:这个人为什么要捂住耳朵去偷铃铛)

(二)围绕重点问题细读课文。

1、为什么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1)课文中哪些句子回答了这个问题,指名读。

(2)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为什么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2、出示重点句。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圈点出“只要……就……就……”并板书。

指名朗读,要将关联词读好语气读出来。(开火车读)

后两个“就……”的内容能否对调一下,为什么?

(“就……”的结果顺序有先后,不能对调)

3、这个人为了偷铃而且不被人发觉,他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

①指名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

板书:如果……就……

②将反问语气改成肯定语气,意思不变。

(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肯定就听不见了)

③将反问句改成下列的表述形式。

只要……就……就……(与前板书对照)

④这个人自以为自己这个想法怎样?用一个成语就叫----(板书)自作聪明

⑤但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想法?

出示:愚蠢(板书)

⑥这个人的想法愚蠢在哪儿?(同桌讨论后回答)

(这样做骗不了别人的耳朵,只是自己欺骗了自己的耳朵)

板书:自己欺骗自己

⑦结果怎样?出示幻灯,读最后一句话。

4、引读全文。

师引

(1)那个人怎么想到去盗铃的?(生读)

(2)他为什么要用掩耳的方式盗铃?

(3)他是怎么做的?

(4)结果怎样?

5、熟读背诵。

自由背→指名背。

(三)引导揭示寓意,理解“掩耳盗铃”成语意思。

1、下面我们假设这个掩耳盗铃的人被抓住后,站在主人家的大门口,羞红了脸,可心里还是不明白怎么会一下子被别人发觉的。这时围观的人们七嘴八舌地批评教育着这个人。假如你也是其中的一位围观者你会怎么批评他呢?请将你要说的话写下来。(只写一两句,但要写到点子上,尽量用上小卡片上的几个词)

2、交流、引导、归纳(出示幻灯,学生上台交流,对着幻灯进入角色)

①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错)

②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欺骗自己。(蠢)

三、练习

用自己的话说说“掩耳盗铃”这成成语的意思。

先说说它的字面意思,再说说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来讽刺哪一种人?

(成语意思:捂住耳朵偷铃,现在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

课后小结

1、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人。

2、再读课,说说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不能自欺欺人,要踏踏实实做人)

3、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