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文化只推崇外向型的生活方式。对内心的旅程,对探求自我重心我们不以为然。正因如此,我们失却了自我的重心,只得再次寻找。”

珍妮特是一位母亲,有两个孩子。她对我说,看着儿子科林在棒球场上的表现,她实在看不下去了。科林八岁大,刚加入棒球队,只参加过几场比赛。珍妮特坦言道:“他的队友们都迫不及待地奔上球场,只有他畏缩不前,这让我太失望了。”她和丈夫都怀疑科林是否有足够的热情参与这项运动。做击球手时,科林的进攻表现也不够积极。像电影《为人父母(Parenthood)》中史蒂夫·马丁的儿子一样,球来了,他只是有气无力地挥挥球棒,球却和他擦身而过。杰夫是一位离了婚的单身父亲,他很担心十一岁大的女儿莫莉。“跟人说话的时候,莫莉不看着别人,却总是盯着自己的脚丫子看,”他说,“她说话很慢,有时话说到一半还会停下来考虑措辞。一想到别的孩子可能会没耐心听她把话讲完,我就很担心。有时候等不及了,我就替她把话说完。这样做可能更糟,因为她干脆不愿意再说话了。”

所有气质内向的人都会受到一定的歧视,但与内向的女孩相比,内向的男孩所面临的挑战更大。我们的文化一般不喜欢安静、温和、喜欢阅读等独自活动的男孩子。人们普遍认为,男性一词意味着自信、主动、勇于冒险和无所顾虑。任何对这种俗套的挑战都会受到质疑。只要想想儿童电视节目的偶像人物、已故的弗莱德·罗杰斯遭受了多少攻击,你就知道了。“罗杰斯先生”常被人嘲笑过于女性化、过于好心肠;也常有人说他是同性恋(其实他不是)。事实上,罗杰斯先生唯一的“罪状”只在于他给我们树立了一个优秀的男性行为的榜样,这种行为的表现是富有同情心和爱心。

研究证实,人们常用温柔、娴静和体贴来形容内向的女孩,而同样的特质放在男孩身上则被称为懦弱、消极和懒惰。如果你的内向孩子是男孩,请务必帮他树立起对自己的特质和能力的信心。鼓励他参与一些既能发挥他内向优势、又被外向世界所欣赏的活动。比如,建议他去学武术,加入摄影小组或科学俱乐部,或者学一门乐器。我就认识一个内向的孩子,因为舞跳得很棒,他在就读的高中很受欢迎,尤其是在聚会上。谁知道呢?也许你的内向孩子长大后能成为下一个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比尔·盖茨、泰格·伍兹或者托比·马奎尔——他们都是内向的人!

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外向的世界后,许多内向孩子的家长开始为孩子担忧起来。我们的文化不欣赏内向的气质,这是事实。在今天的社会,口才和驾驭社交的能力等外向的品质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我们强调“动起来”、“走出去”、“说出来”、获胜和进取。有一种说法是,美国的发展,靠的就是那些能迅速适应新群体新环境、敏于行动、志在必得的人。所以,不论性格内向对个人意味着什么,一个内向的孩子终将承受一定的文化偏见。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