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不断展开与推进,基于共同地域文化背景、课程结构框架以及实施策略的江苏小学数学教学,已经逐渐显露出某种具有稳定性、风格化、流传性的内在共同基质。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充分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苏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大纲教材(以下简称为“大纲教材”),和本世纪初按照第八次课程改革理念编写的苏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以下简称为“课标教材”)的实验、使用和研究,这种共同的基质由于教材价值取向、内在特质的进一步规范与引导,愈益显现出其鲜明而稳定的特征,从而为具有江苏小学数学教学流派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江苏小学数学教学流派的思想内核与风格表征

以人为本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为了一切人,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已经成为当下中国这一开放、开明的社会一切领域的最终指向与价值指归。作为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江苏,在每一具体领域中都积极而富有创造性地践行着这一理念。教育作为文化建构中最为重要的元素,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无疑显得更加举足轻重。那么,在这以人为本的时代大背景下,江苏小学数学教学呈现出了怎样的精神风貌与内在风骨呢?我们试图以江苏各区域、各层面的小学数学教学为考察对象,以两套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撰与实验为潜在线索,以“从儿童的数学学习与发展出发”为切入口,就上述问题给出一个全面、深入的探索和表达。

1.“儿童”“数学学习”“发展”:江苏小学数学教学流派的思想内核

儿童是数学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儿童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未完成性,他们的学习建立在个体自然成熟的基础之上,数学教学必须提供适宜的环境维护和引发他们的天性,促进其主动发展。“从儿童的数学学习与发展出发”,建立在我们对儿童的再认识、再发现的基础上,意味着数学教学首先应该是为了儿童、基于儿童,并最终指向儿童的。

“为了儿童”阐明的是数学教学首先要确立一种儿童立场。数学教育教学必须体现国家意志以及文明传承的历史使命,但其最终实现的,还应该是作为人的“儿童”的充分、自由而完整的生命成长。在数学教学中,儿童不是工具,不是手段,更不是载体,儿童自身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是数学教学最终的价值之所在。

“基于儿童”阐明的是数学教学应该真正从儿童的实际水平出发,既贴近儿童,满足儿童的认知需求与情感需要,更遵循儿童的思维特点与发展规律。基于儿童的数学教学,一定是“目中有人”的教学,是一种将教学目标、手段、方法、价值调适到恰当高度的教学,是一种以儿童的现实水平作起点、以儿童未来的可能发展水平为方向的适切的数学教学。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