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读文言文,要理解其内容,必须先疏通文字。请大家利用工具书、注解,(生:我们没有工具书。师:那好,就看课文注解。)仔细阅读全文,理解文意,并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可与旁边的同学商量。)

【不是教师单向讲解,而是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自主学习,体现了良好的学生观。也看得出来,原来的任课教师对帮助学生经常利用《古汉语常用字典》《词语手册》等必备工具书的意识不强,实际运用也不多。】

生:(自主疏通文字。)

师:(巡回指导。)

师:请大家把自己不能解决的字词划出来,等会儿请同学帮助,一起解决。

(学生默读。)

生4:此何遽不为福乎?

生5:这为什么就不能成为好事呢?

生6:马无故亡而入胡。

师:请读准句读。(示范)马/无故/亡而入胡。

生7:马无缘无故逃到胡人那里了。

师:“胡”在哪里?

生7:北方少数民族那里。

生8:“近塞上之人”中的“近”什么意思?

生9:靠近。

生10:“人皆吊之”的“皆”什么意思?

生9:“都”的意思。

【这里,体现了学生间的互助合作。】

师:还有问题吗?(稍停。)好,老师也来考考大家。

(多媒体显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靠近)(擅长)(丢失)

(2)人皆吊之(安慰)

师:老师想知道,你是怎么知道“吊”的意思的?

生10:古人安慰死了人的人。我是从“口”字旁推测的。

师:能从“口”字旁推测吗?

生10:(笑着摇头。)

生11:从“贺”字推测出“吊”的意思。遇到好事,别人就来“贺”,遇到坏事,别人就来“吊”。而“贺”是“祝贺”的意思,那么,我想这“吊”大概便是“安慰”的意思了吧。

师:这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叫猜测法。(板书)

【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巧妙启发学生从“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后“人皆贺之”,反推出“马无故亡而入胡”便“人皆吊之”,“吊”与“贺”对应,所以“吊”应译为 “安慰”。这就告诉学生,学习文言文时,不能孤立地关照一个个的字词,而应充分结合语言环境,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从而准确理解字词。这种方法值得提倡。】

(3)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老汉)(就)(是)

(4)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经过)(带领)

(5)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多)(爱好)(掉、摔)

(6)胡人大入塞,丁壮引弦而战(大举)(拉)

师:能否从现代汉语中找出“引”字也解释为“拉”的?

生:(沉默。)

师:如“牵引”、“引吭高歌”等。解释文言词语,我们可以从现代汉语中找到佐证。

【教师注意利用现代汉语来佐证“引”的意思,既加强学生的认识,也帮助其扩大词汇量。因为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是一脉相承的。其实,从“引”字的构造也能得到佐证。“引”是会意字,左侧为“弓”,右侧的“l”为“弦”,两者合起来,便是“拉”的意思。这对学生来说,新奇感有了,印象就深了。】

(7)死者十九(十分之九)

(8)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缘故)(保全)

师:(句子翻译示范。)发现老师的翻译有什么问题?

【故意反问学生,让他们主动去发现教师翻译中的问题,从而了解翻译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字字落实”“添字法”,便于学生掌握,同时,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同等的地位,有效增强了学生跃跃欲试的冲动。】

生12:应该加一些字词,使句子通顺。

生13:加上“有一次”,因为并不是天天能发生这样的事。

生14:还要加上“他的”(指“善术者”)。

师: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叫添加成份法。

【时刻注意学法指导。】

生:(翻译多媒体上的其他几个句子。)

师:文中其他的语句,大家可以在课后进行翻译。下面,请大家再朗读一遍课文。

生:(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