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提出了向贫困宣战的社会改革的口号,帮助处境不利的儿童摆脱困境,从那时起,许多主要源于儿童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的早期教育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蓬勃发展,有些课程模式受到“开端计划”(Head Start)和“随后计划”(Follow Through)的资助。美国联邦政府资助课程模式研究的出发点是试图寻找对儿童最为有益的课程模式,以达成通过科学改造社会的目标。于是,“课程模式”这一术语开始被学前教育界广泛运用。

在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前期的美国,人们对早期教育课程模式的兴趣曾减小到很低程度,这与对不同课程模式的对比研究有关,研究表明,各种课程模式对儿童学业成绩长进的影响作用没有明显的差别。80年代后期,长期的追踪研究推翻了以前的结论,证明了有些课程模式对儿童的发展有明显的作用,这一结论又唤起了人们对课程模式的兴趣。以后,由于对儿童保育的关注,人们曾经又一次减少了对课程模式的关注。

近些年来,人们对课程模式的兴趣再次升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政策制定者对脑神经研究的新发现的反响有关;与强调所有儿童必须经过学校学习的准备阶段,强调更多关注低收人家庭的儿童,使每个儿童都能成功地完成国民基础教育的政府行为有关;也与试图改善低质量的学前儿童教育,通过教育质量的提高而增强国际竞争的能力有关。对课程模式的关注,其出发点已经不再是寻找哪种课程模式最为优质,而是从已有的各种课程模式中得到启发和提示,根据儿童的需要和能力,为特定的教育对象设计高质量的课程,从而挖掘儿童的最大潜能。同时,高质量的课程模式也被推荐运用于公共投资的教育机构。

从历史的、文化的、哲学的和儿童发展的多种角度,对当代西方一些著名的早期教育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进行剖析,分析这些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产生的背景以及它们从理论依据到实践运作的系统,总结经验,抽取精髓,会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产生裨益。

一、早期教育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

伊文思(Evans,E.D.)曾对课程模式作过释义,他认为,当某种理论,或者几种理论综合成为一种指导思想,被作为制定某一具体的教育计划或者教育方案的基础,并被用于处理该计划或者方案中的各种成分之间的各种关系,使之成为一个协调的总体而发挥整体的教育功能时,这个具体的教育计划或者教育方案就不同于一般的计划或方案,而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课程模式了。他认为,每一种课程模式都为这种课程的哲学、管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各种成分提供了理想的表述,即它能给予人们关于理论前提、管理政策和理想的教育过程之间内在联系的协调性的描述,对这种描述的概括和提炼能被用以作为制定教育决策的基础。当决策转换成行动,那么就可以认为这种模式得到了运用,这时就能对课程模式作经验性研究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