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目标: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公式,能计算圆柱的体积。

难点: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公式。

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社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5.教具准备。

两个不易直观比较体积大小的茶叶筒及辅助课件。

二、 说学情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圆的面积、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基础上学习的,虽然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在计算以及推导公式的转换迁移过程中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三、 说教学流程。

为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五个环节:口算——创设情境——探索圆柱公式——解释应用——检测反馈。

(一) 口算

学习策略:独做、集体评判

设计意图:加强计算练习,为本节学习做铺垫。

(二) 活动一:创设情境(认识圆柱的体积)

出示一家五口为亮亮和爷爷同一天过生日的情境,提出“观察情境你看到、想到了什么”然后出示两个高矮粗细但体积相近的两个茶叶筒,提出哪个体积大的问题。

学习策略:大面积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身边的生活数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展示达到知识完善的目的。

预设效果:学生可能会说出:两个蛋糕都是圆柱形的,爷爷的大,亮亮的小,哪个茶叶筒装茶叶多,哪个茶叶多哪个体积就大如果能算出体积就好了。

活动二:探索圆柱体积公式

1.议一议: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2.拿出准备的圆柱,讨论、猜想怎样转化,转化成什么图形?

3.课件演示:把一个圆柱等分成16等份和32等份的直观图,以及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一个长方体的结论。并讨论:转化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有什么关系?

学习策略:先独学后小组内讨论,各组一名同学代表本组展示。

设计意图:回顾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引出把圆柱转化成学过的长方体来推导公式,通过观察交流展示归纳圆柱和近似长方体之间的关系。

教师预设:在交流展示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说把圆柱切开拼成长方体,学生会意识到圆柱体的体积和拼成的长方体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活动三:解释应用

呈现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1.5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学习策略:先独立完成,在由组长组织小组内交流,同时形成展示方案,最后展示质疑补充。

设计意图:这是推导出体积公式后的第一次应用,学生可以直接利用公式计算体积,但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教师预设:有的学生可能看不到单位不一致,也有的学生在计算时会出现错误,教师此时借助课上的生成资源补充强调。

活动四:检测反馈

1. 课本31页一题,计算圆柱的体积。

2. 课本31页二题。

学习策略:独立完成,集体评判。

设计意图:直观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