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发展对儿童的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应具有健康的身体、丰富的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人格、个性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适应社会的发展。学前阶段则是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奠基时期,从小培养孩子具有同情心、爱心、责任心、活泼开朗、充满自信等思想品德,对孩子一生的成功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孩子品质的健康发展依赖全社会的共同关怀和努力,就教师而言,不仅需要确立孩子人格、社会性发展及培养的正确认识,同时更需要这种正确的认识转化为有效的行动,落实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一、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同情心的培养,不仅对幼儿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幼儿的社会效,特别是人际关系的建立也具有重要意义。平时,从幼儿的学习、生活水平中我观察到,同情心强的幼儿,在交往中,能够理解和尊重同伴的需要,表现出较多的谦让行为,这样的幼儿往往能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缺乏同情心的幼儿,在交往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只希望别人满足自己的要求,这样的幼儿就很难与小朋友相处。怎样才能较好地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呢?第一借题发挥。日常我给幼儿讲一些《灰姑娘》《三毛流浪记》《白雪公主》等故事,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启发幼儿思考,应该怎样对待那些弱小值得同情的人。第二让幼儿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我让大班的小朋友帮助小班的弟弟妹妹穿衣服、系鞋带、整理被褥,我发现孩子的表现后,又及时给予肯定和强化。第三,言教身教并重。多给幼儿讲“要帮助困难的朋友” “不能嘲笑有残疾的小朋友”“要爱护小动物”等故事和事迹。如:我园有只受伤的小猫经常出现在幼儿园的一角,当我发现时,就趁热打铁对幼儿进行引导教育, “你看,这只小猫多可怜,身体又不好,身边又没有妈妈,肯定饿了,你应该怎么办?……”第二天,有文文、辉辉、亚男等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小饼干、鱼片、虾皮等喂小猫。有的小朋友还说:“老师,猫儿受伤了,我们给上点药包一包好不好?”我就和小朋友一起到医务室取了药水、布给小猫包扎好。过了几天,小猫腿有点好了,也大胆的吃小朋友送给它的食物,时间一长和孩子成了朋友。我还组织小朋友慰问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向灾区捐衣、捐物、向希望工程捐款,明明小朋友把自己的储蓄罐都抱来,捐向希望工程,红涛把爷爷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书包,捐向了希望工程……。孩子的东西虽少,钱也不多,但表现幼儿具有同情心,老师和幼儿一起行动,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二、培养幼儿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不少人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似乎有些淡忘。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孩子长大以后,他们的社会价值与他们的劳动能力及所遵循的行为准则有关。因此,从小对孩子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是我们值得重视的问题。如何培养孩子爱劳动呢?

1、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平时,我有意识地让幼儿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劳动的意义,知道劳动可以创造一切。比如,让孩子知道每天吃的大米和蔬菜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身上穿的衣服是服装厂的阿姨做的;好玩的玩具是玩具厂的工人叔叔做的;家里的电视机、电冰箱也是工人叔叔制造的,让孩子懂得所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都是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的。另外, 我们组织幼儿坐车到外地观看一些劳动场面,有工人叔叔建大楼;农民伯伯春耕和秋收的劳动场面;牛奶饮料加工厂等等,引导孩子了解劳动与人们的关系,懂得劳动的意义,让孩子知道劳动是光荣的。

2、参加劳动,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

我根据孩子体力和能力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目标,选择适合孩子的劳动内容,交注意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确定了劳动内容之后,告诉孩子做这些事情的一些具体要求,通过示范、讲解或演示,帮助孩子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如:三岁的孩子学习洗手,老师可以自己先示范,让幼儿仔细观察洗手过程,并配上生动的语言“哗哗流水清又清,洗洗小手讲卫生,冲冲水,淋淋手,手心手背搓一搓,再和毛巾碰碰头,看看谁的小手最干净。”孩子在郎郎上口的儿歌中学会了正确洗手方法。中班、大班的孩子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种植、养殖了,随着季节的变化种植蔬菜,有油菜、香菜、大蒜等,农作物有花生、大豆、玉米等,观察了解各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变化、分享丰收的喜悦。还要求幼儿参加值日生、扫地、擦桌子、洗手帕等劳动,向他们交待劳动任务的每一个细节和要求,让幼儿更好更快地学会做这些事情。

3、运用多种教育形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由于幼儿好奇心、游戏心强,对一些孩子感兴趣和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做,如:给金鱼喂食、用自己画的画装饰教室、吃饭前分碗筷等。我采用游戏的方法,帮助孩子明确做这些事情的要求,并使他们主动参与完成这些劳动。例如:对孩子说“鱼宝宝饿了,你去照顾它一下吧!”“你和小朋友比赛看谁叠的被子又快又整齐”“图书在地上哭了,你能送它回家吗?”

对于大班的孩子,尤其当他们的劳动兴趣不高时,为引起孩子劳动的欲望,我采用请求的方式,“我对你有个请求,你能不能帮助老师,把小椅子搬过”或者“你能不能帮老师扫地”等。请求是一种比较缓和的号召方式,反之,可采用布置任务的方式,向孩子下达劳动任务,并督促孩子去完成,无论如何,不下强制性的命令,不要使孩子厌恶劳动,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另外,应及时鼓励孩子劳动中的良好表现,对他们所做的事情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孩子事情作得不够好而责备、呵斥孩子,应耐心指导,或降低要求使他们能把事情作好,从而使孩子感到劳动的快乐和满足感。

三、培养幼儿爱国的良好品质

孩子有了爱心,才会产生爱自己、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感,由于幼儿的年龄限制,想象思维还处在初级阶段,在实践教育中,采用实物图片等教具进行教学,幼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认识国旗,出示一面鲜艳的国旗,上面印有5颗醒目的星星,让4位幼儿上来拉着进行爱国教育,让幼儿懂得国旗代表我们的国家,每到星期一时,全体师生要参加升旗仪式,中国女排得了冠军,升国旗,你还看到在什么时候升国旗?认识56个民族,我们采用观察图片的形式,了解各民族的风情民俗,各民族都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分,了解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有长城、黄河、故宫等,认识家乡,我们参观表现青岛的栈桥、啤酒城、五四广场等,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孩提时代重视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将有助于激励着他们为实现崇高的理想奋斗、创造,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地进取,成为适用社会发展的人。

四、家园联系,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

家庭与幼儿园之间保持经常的沟通,形成积极的,和谐的一致教育。

1、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为孩子的处世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应向孩子传达积极的向上的生活态度、观念和行为方式,让孩子从小确立真、善、美的价值观念,让孩子有机会在实践中提高交往能力,培养爱心、自信心与责任心,同时,注意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不良环境对孩子发展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2、家长配合,培养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具体内容有自己穿脱衣服、鞋袜,自己洗脸、刷牙,自己上厕所,独立进餐、收拾整理房间、洗手帕和袜子,能帮成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等。

总之,社会性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立足于新一代人格、个性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人,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需要,孩子的社会化水平需要一步一步地培养,要引导、诱导、辅导,不能拔苗助长,有待教师进一步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