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雕的少年》一课主要讲了“我”去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旅游,看中一个象墩子,当“我”因为那象墩子太大而无法带回中国而无限遗憾时,那卖木雕的少年专门跑来为我送上一个一模一样的小象墩,体现了木雕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课文对于木雕少年的一言一行的描写,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少年的质朴、可爱和友好,让我们感动于其中。在精心设计各个环节时,努力做到以下教育理念:

以点带面,理解课文。这一课中,出现了一个中心词“遗憾”,这里有“我”的遗憾,也有少年的“遗憾”。在这节课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去体会少年的遗憾,整个教学我也是紧紧抓住“遗憾”这一个词语展开的。在回顾好旧知后,我直接让学生去找出在“我”遗憾的同时,少年的心情是怎样的?那少年为什么遗憾呢?最后当少年时候还带着遗憾呢?沿着这条思路,联系上下文,通过少年言行走进少年内心的方法理解课文,感悟中非人民深厚的友谊,体会少年的美好心灵。

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单读这篇课文,学生的对非洲人民的友谊无法理解。所以当学生读到少年猜测道我是中国人的时候,我马上提问:“在这游人如织的旅游景点,有来自很多不同国家的的游人,少年为什么偏偏猜我是中国人呢?学生就大胆地进行了种种猜测,看得出少年对中国的熟悉,无形中为后面的拓展资料做了铺垫,同时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当学到“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马上质疑: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马上产生疑问:少年为什么知道我是中国人后,偏偏对我是中国人流露出遗憾的神情呢?这样,我就顺势出示有关中国无私援助非洲修建坦赞铁路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学习,学生认识到过去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和友谊,对少年的遗憾得到更深的理解,层层推进,学生们的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

以读带写,流露真情。在感受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时,我引导学生找描写非洲少年言行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什么地方让你最感动。学生抓住了关键的句子和 “小、一模一样、连连摆手、不要钱”等关键词,通过个别读,齐读让学生们在读中体会少年送木雕的原因,感悟少年的真诚和友好以及懂得知恩图报的美好心灵。读到这里,学生们也情到深处。我马上抓住这个良机,设置一个小练笔:真情赞美,夸夸这个黑人少年。有的是这样写道:“黑人少年,你真善良,为了不想让那位夫人不留下遗憾,特地为她送上一个小象墩,真是我们中国人的朋友。”有的这样写到“你真好,为了感谢中国人,还送给了夫人一个一模一样的小象墩好让她带上飞机,让她如愿以偿。在你身上有一种知恩图报的美好品质。”……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话,让他们体会到了非洲少年对中国人的友好。

预设往往是美好的,但是整堂课教学下来,有很多地方还不到位,比如对于学生的朗读指导方法欠佳,对于有的学生的回答应变教学机智不够,看来需要在平时多钻研、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