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桥》是人教课标版五年级第十册的第十六课。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二是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三是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二、设计说明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情,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读书,在读中识字,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老汉的高大形象,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领悟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三、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四、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汉的精神,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

五、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含义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揭示课题

1、你们见过什么桥?

2、出示桥的幻灯片引出课题。

3、昨天大家通过预习,这篇课文是不是介绍桥的呢?既然不是,为什么要以“桥”为题目呢?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座窄窄的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生字和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指名读:咆哮、狂奔、势不可当、狞笑、放肆

(2)你知道哪个词的意思?

(3)请找出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指导书写。

4、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聚焦老汉,品悟人格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可以从一个句子,一个词语,甚至是一个标点去用心体会,还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出示以下列句子体会老汉的精神,并指导感情朗读。

句子一: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句子二: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句子三: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句子四: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四、总结升华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思考课后第3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听写词语:

咆哮 放肆 搀扶 祭奠 揪出 狞笑 豹子 胸膛 瞪一眼 呻吟

2、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3、 村民得救了,全村人拥戴的老汉和他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让我们看看洪水退后发生了什么事?

二、继续学文,祭奠英雄

1、读最后四个自然段。

2、谈谈读后感受。

3、老人一天痛失两位亲人,她会对丈夫和儿子说什么?

4、 小练笔:假如你就是人群中的一员,你会对老汉说些什么?会对痛失亲人的老人说什么,做什么?请拿起手中的笔,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你对英雄的哀思,对英雄家人的宽慰吧!

5、 交流

6、 评议小结

7、 配乐朗读

三、理解“桥”的含义

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用“桥”为题?你怎么理解这个题目?

四、领悟写法

1、这篇课文感人至深,震撼人心。除了内容的原因外,还因为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的独具匠心。请同学们再来认真读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在表达上都有哪些特点,比一比谁发现得多。

2、交流写作上的特点。

3、归纳总结。

五、课后延伸

1、摘抄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

2、查阅“感动中国”的人物故事。

16、桥

镇定如山

拥戴 老汉 群众靠山

父爱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