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观察和测量:

第二节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除了要求学生应用感觉器官去直接感知外,还需要使用工具有目的地进行实验。在学生原有的动手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测量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及规范动手操作技能。通过实践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材在介绍长度、面积、体积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同时渗透特殊测量的科学方法,使本节教学成为启蒙科学思维的实践过程。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⒈采用学生动手测量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⒉教师多设置障碍,让学生在克服障碍的过中,采用探索、讨论的方法来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3课时,其中学生实验占1课时。

教案实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㈠认知目标

了解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刻度尺。

㈡技能目标

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㈢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⒈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

⒉教学难点 :使用刻度尺时做到放、看、读、记、四正确。

三、教学准备

米尺,木块,最小刻度为厘米的甲刻度尺,最小刻度为毫米的乙刻度尺(以上学生、教师每人各一套),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投影片,录像片。

四、教学过程

㈠新课教学

⒈测量的重要性。

让学生看一段有关测量的录像(也可教师举例),说明测量的重要性。

探索性实验1:学生每人拿出一把米尺(暂盖刻度尺),去测量课桌的长度。讨论后总结:没刻度,不能测量。

然后教师指出: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

探索性实验2:揭去遮盖在米尺上的纸条,去测量课桌的长度。

学生动手实验后总结:测量的实质是一个比较的过程。继续讨论:谁跟谁比较?讨论后总结:桌子与刻度尺比较,即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拿出学生中几个记录错误的代表数据:如0.64或64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指出错在没有单位,从而引出长度单位。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