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感,对农村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为他们接触的大多数是具体物质,对数的感知大多是形象思维记忆,所以数感的理解对农村学生非常重要。数感,就是一个人对数学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效的策略。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良好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建立起联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对此作了说明: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因此,培养学生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联系学生生活,在生活体验中获取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发展学生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好奇和想象,而生活是数学的宝库。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他们用数学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

二、在交流表达中形成数感

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促进数感的形成。如:教学“升和毫升”时,练习中要求学生看刻度说出水的体积,论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其说明同样水的体积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这样学生就把分数、小数、整数之间建立起了联系,知道了从多个方面理解一个数,既丰富了认识,也增进了数感。

三、鼓励猜测,发展数感。在学习笔算除法时,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通过实际算一算。通过这样的猜测,让学生感受数的意义,把握数的大小,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四、在解决问题中强化数感

解决问题,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感,同时也使已具备的数感得到了强化。例如:在一节实践活动课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六?一儿童节”到了,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情呢?“去游乐园”,在去游乐园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呢?或者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呢?同学们通过讨论提出了问题,有租车问题,有设计路线的,还有根据路程、速度、估算时间的……学生从多角度考虑,设计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自己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作出了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断完善自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并不断构建对社会生活及知识本身的新意义,使学习者将实践有效的联系起来,强化了数感。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感是需要较长时间逐步实现的,不可能通过短期的数学学习就能完成,必须把培养数感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常抓不懈。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体验现实,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随着数感的建立、形成、发展和强化,学生的整体数学素质一定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