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王女士的儿子发烧,甲医生开百元吊针不见好转,乙医生几十块钱的西药却马上见效,到底该如何选择医生才能看个“质优价廉”的小儿感冒?儿科专家提醒,市民最好掌握基本感冒病理常识,理性对待病程的发展特点和医生处方。

困惑:打针不如吃药管用

市民王女士有个1岁半的儿子,发烧到39℃,并伴有流鼻涕、鼻塞。看到孩子的难受劲儿,妈妈心急火燎地赶到了最近的区级妇幼保健院。接诊医生询问病情、测量体温后,诊断为常规发热,大笔一挥开了5种口服药物和一瓶吊针,计费处一算接近200元。王女士陪着儿子打完吊瓶,回家根据医嘱吃药后,第二天小孩还是没有退烧迹象。

放心不下的王女士带着儿子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再次看发烧,医生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开了阿奇霉素、美普清片、百服宁口服液、氯化铵合剂4种常见药,3天的用量,计价41.53元。医生嘱咐王女士,小孩得的是很常见的感冒,不用太紧张。3天的退烧药服用完毕,王女士的儿子恢复到生龙活虎。这一段“求医记”触动了王女士:“为什么一个病,两个医生开的药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一个要打吊针,一个只要吃常规药。价格相差4倍,效果却是便宜的更有效。”

调查:治感冒平均花费百元

6个月的宝宝小杰在等候做保健。奶奶告诉记者,出生以来小杰有过一次发烧,全家人都十分担心,4个大人抱着到中山一院看急诊,医生开了60块钱的药,没打针,3天以后就退烧了。

小莫由妈妈陪着来检查身体,今年2岁。小莫时常会感冒发烧,如果没有烧到39℃,一般会在家里先吃退烧药,病情不见好转,会先带去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看门诊,通常会花费100元左右;如果仍然不见效果,小莫的妈妈会选择到大医院再诊,细菌感染造成的感冒就需要吊针,一次花费200元以上。

建议:小感冒莫动辄吊针

对于一个感冒诊断出现的不同,有的医生有自己的用药习惯,也不排除经济利益的驱动,在不必要时仍开出针剂;也有家长的因素在其中,门诊中很容易碰到急于见效的病人家属,自己主动提出,要求医生开针,认为这样好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