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加法验算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买衣服的生活情境,经历自主探索加法验算方法的过程。

2.会验算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验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问题情境1.师生谈话,引出红红母女俩去商场买衣服的事情,并出示情境图。

学生平时都有和家长购物的经历,在关于购物付款的交流引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跟爸爸妈妈去商场买过东西吗?说一说买过什么,把付款的情况给大家说一说。师:我们教材上也有红红跟妈妈去买衣服的事情,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情境图。

2.观察情境图,说说了解到哪些事情,要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提出大头蛙的问题。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事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师: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图中有数学的内容和信息,如各种衣服的价钱;妈妈和售货员阿姨在算账;妈妈算的214元,红红算的224元等。

二、自主探索1.结合上面的事例,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检验。

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事情,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师:红红和妈妈到底谁算得对呢?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帮着检验一下。学生尝试验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交流验算方法。(1)交流学生不同的检验方法和结果,并说明检验方法的合理性。结合交流活动,教师告诉学生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叫做验算。

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验算的含义,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化,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

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检验的?学生可能出现教材上呈现的几种验算的方法:① ② ③38+86=124 124+100=224这三种方法都使用加法验算,其中①、②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用加法验算的方法,即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2)指导用减法验算加法的方法。如果学生能说出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如不能,教师参与交流。

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减法验算加法。

师:看来妈妈算错了。她如果像你们一样,再换一种方法算一下,就好了。师:还有其他验算方法吗?生:还可以用减法检验。师:说一说怎样验算。学生说不出,老师介绍。师:用减法也可以验算加法。我们分别用红红和妈妈算出的钱数减去其中一件衣服的价钱,看是否等于另一件衣服的价钱。如果等于另一件衣服的价钱,就算对了,如果不等于就说明算错了。自己试一试。除以上的方法外,还可能有:④ ⑤

(3)总结用减法验算加法的方法。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师:我们刚才用减法帮助红红和妈妈解决了谁算得对,谁算得不对的问题。如果只给一个算式,你能说一说怎样用减法验算加法吗?学生一起总结:用两个数的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如果等于说明计算正确,如果不等于说明计算错误。

3.体验验算的意义。让学生结合上面的问题,说一说验算的意义。

结合买衣服的事例,使学生感悟验算的重要意义,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验算帮助了红红和妈妈。你们想一想验算有什么好处呢?生:可以知道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师:看来验算可以帮助我们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以后同学们要自觉养成验算的好习惯,自己发现计算中的错误,及时改正,好不好?

三、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1题。验算两只小熊的计算是否正确,说一说自己的验算方法,发现了什么问题。

第二只小熊犯的错误,同样是学生在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通过检查他人的计算发现问题,更容易引起重视,感受验算的作用,从而养成验算的习惯。

师:有两只可爱的小熊也在进行加法计算,同学们帮助小熊验算一下,看它们算得对不对。学生交流发现错误,并改正。师:小熊犯的错误同样也是同学们在计算时容易粗心的地方,为了能及时发现问题,同学们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2.练一练第2题。先计算,再验算。学生独立完成,重点了解学生是用什么方法验算的,是否检验出了计算的错误。

加法计算的验算基本练习,了解学生验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师:同学们看练一练第2题,请你先计算出来,然后再验算一下。交流时,学生具体说一说是怎样验算的。

3.练一练第3题。关于加减法各部分关系的练习。学生以前已接触过,可先让学生试写。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能根据一道加法算式,写出两道减法算式,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师:请大家试看根据下面的算式,分别写出两道减法算式。教师巡视,询问学生是怎样想的。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学生可能这样想: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外一个加数。

四、扩展练习根据教材情境图提供的信息。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然后验算。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

师:同学们在,观察服装店的时候,发现了许多数学信息。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图中的信息,自己提问题,解答并验算一下。千万不要犯妈妈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