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一、创新教育的概念与内涵

创新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而通过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上述新事物的教育,也就是创新教育。在这当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或者说,创新教育也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重在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的第一方面内容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

创新教育的第二方面内容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它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

创新教育的第三方面内容是创新技能的培养,它是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制。

创新教育的第四方面内容是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因素。

摘自《教育研究》1999年第8期,作者:朱永新 杨树兵

二、创新教学的主要特征

创新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型教学。创新教学的主要特征是:

1.创新教学是注重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

2.创新教学是多样化的教学。

3.创新教学是开放型的教学。

4.创新教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5.创新教学强调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摘自《北京教育)1999年第10期,作者:李景华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教师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教学要有创新,教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要有创新,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

(二)敢于突破旧的教育模式,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1.要淡化分析。

2.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

3.注重教学过程。

4.改革考试评价方法。

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从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摘自《小学语文教学》99年第7/8期,作者:李莉莉

(三)创造条件,培养创新意识

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课前“三导”

①导“读”。可以“预习提示”为主线布置预习提纲,为学生创造方法上的条件。

②导“游”。阅读课文有相当一部分是绘景状物的,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导游”应该在预习提纲中出现,教师还应从实际出发,从“导游”到“带游”,真正为学生创设情景。

③导“做”。语文科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蕴含着人文地理、自然常识、科学知识……可以针对不同知识,布置学生或动手试一试。或观看影视录像、或收集资料介绍、或调查了解。

(2)课中“四让”

①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

②让学生有机会“问”。疑是思维的开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质疑问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③让学生能经常“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让学生展开讨论,争辩、评议,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④让学生能自由“讲”。课堂上教师应循循善诱,给孩子们自由天地,鼓励孩子标新立异,讲出自己独立见解。

(3)课后涉猎

①课外阅读。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去感受和接触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广泛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自觉猎取知识的好习惯。

②参加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培养敢说敢做敢创新的精神。

摘自《福建教育》1999年第11期,作者:林瑜玉

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的突破能力、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1.重视学生个性、独立性的培养。

2.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3.重视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

4.重点抓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第一,要鼓励学生放开思考,扩散思维,寻求多方面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敢于标新立异,勇于开拓创新。第三,要鼓励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增强探索性的思考力。

摘自《北京教育》1999年第10期,作者:李景华

(一)发挥语文学科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发挥语文教材蕴含的创新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

(2)发挥语文学科思维功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放在首位,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创新能力的开发要求,把创新教育融入教学之中。教材中有些课文的创造性思维因素比较明显,有些课文的创新思维因素较为隐蔽,这就要求师生努力去挖掘。

(3)发挥语文学科的综合功能,培养学生创新品质。语文学科的功能是多维的,具有综合性。它包含了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两大基本功能,还包含再现知识、认识世界的功能,形成学习方法的功能,提高思想品德、陶冶情感和美育的功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综合功能,去构建语文学科实施创新教育的新体系。

(二)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1)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2)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①培养发展创造思维,设法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②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③把语言文字训练同思维训练密切结合起来。

(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想象力。①丰富学生表象,积累想象的素材。②发展学生思维,提供想象的基础。③陶冶学生情感,激发想象的动力。

(4)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学习的兴趣。①师生间加强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②把语文学习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③把教学始终组织得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改革语文教学方法,训练学生创新能力

(1)创设问题情景,激励学生质疑问难。①激趣设疑,诱发思维。②变序设疑,启发思维。③层层设疑,训练思维。④想象设疑,发散思维。

(2)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灵活性。①变果为因,逆向思维。②正确反推,求异思维。③多向探求,多向思维。

(3)展开创造想象,全力培养想象力。①通过阅读教学培养想象力。②通过指导观察培养想象力。③通过作文教学培养想象力。

摘自《小学语文教学》1999年第11期,作者:高文元

五、小学语文创新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一)培养学习自主性是创新性学习的基础。

(1)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2)学会选择。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性学习的核心。

(1)学会提问。

(2)多角度思考。

摘自《小学语文教师 》1999年第10期,作者:钱正权

(三)创新从质疑开始。

质疑,作为一种能力,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引导。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要充分认识质疑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教师坚持不懈地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就能使学生养成熟读精思、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其次,培养和引导学生质疑,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三,培养和引导学生质疑,要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妥善处理。

第四,培养和引导学生质疑,要为学生指点质疑途径,教给质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