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是一种能力,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加强,其判断强弱的标准除了稳定性,就是家长们平常最希望孩子的‘坐定定’的时间,还包括注意力的范围、分配和转移。”

“专注力的四个方面,是慢慢变强的,范围从窄到宽,注意时间从短到长,转移从差到好。但是,不少家长却在日常生活中,成为打扰孩子专注力发展的障碍。” 潘燕华说,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景:孩子在专心致志地玩一个玩具,或正对地图入迷,但家长就催促他们去做其他的;学龄的小朋友本来在做作业,爷爷奶奶一会儿端汤一会儿端水果等,这些都是对孩子专注状态的“骚扰”。

专家:5~10岁最容易训练注意力

婴儿出生后不久,即具备无条件的定向反射能力,以后逐步发展成两种注意力。一种是不由自主的“无意注意”,另一种是通过主观意愿来支配的“有意注意”。小儿年龄越小,无意注意越占优势。

随着年龄增长,注意目标逐步明确,注意时间越来越长。1岁半小儿只能集中注意5~6分钟;3岁时为15~20分钟,5~6岁时为25~35分钟。

“为什么孩子要到6岁才入学读书,因为这个时候正是有意注意快速发展的阶段。5~10岁是最容易培养注意力的年龄段。”潘燕华说,带着孩子郊游时,可让他们观察各种新奇事物和自然景色,不时穿插一些讲解和说明,使小儿在“无意”中学到许多在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这是早期教育的基础。随着年龄增大,应逐步训练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求的内容和活动上,促进有意注意的发展。

值得提醒的是,孩子的注意力跟大脑发育有关,一个人的大脑要到20多岁才会完全发育成熟。如果做一件事情超过20分钟,孩子想做点别的事、起来动一动,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只要他们记得回来就好”。而且,越是年幼的儿童,越不能长时间保持注意,因为他们控制注意的能力还比较弱。所以,当孩子不能安静地坐下来听故事,不能坚持学习和写字的时候,请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注意力不集中”的标签。

专家建议

把孩子的兴趣与专注力结合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会很投入、很专心,小孩子也是如此。

经常听到家长埋怨,“看漫画书就可以一看两小时,看作文书几分钟就起来了”等类似的情况。家长应该注意把培养孩子兴趣与培养专注力结合起来。例如孩子喜欢听故事,那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告诉孩子“讲故事后要问问题,回答准确就奖励一个”,然后在故事之后提一些细节性的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要专注。

营造专注的家庭环境

安静整洁的环境能够让孩子少受外界干扰,更好地保持注意。比如,家中物品的摆放不杂乱,孩子的用品和玩具收在固定的位置,成人在家里不大声说话和看电视,不做孩子的干扰源等等。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研究发现,无论哪一个孩子,只要到达某一个阶段,就会对某些事物特别有兴趣,而且非常想做。这个阶段被称做“儿童的敏感期”。在不同的敏感期里,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对感兴趣的事情执著而专注。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发展的规律,经常打扰孩子,那么,孩子的注意行为也就受到干扰和破坏。

专家建议,要给孩子自主玩耍和“锁定目标”的机会。因为在自主玩耍的过程中,孩子的行为是受兴趣支配的,因而最容易专注而持久,如果父母从自己外在的教育需要出发不停地干涉他们,则他们就失去了专注于某件事物的机会。同理,带孩子出去游玩时,如果孩子对某项事物产生兴趣,我们最好也不去干扰他们的注意力。如果孩子在某个游乐器具上玩得不亦乐乎,我们就不要不停拉孩子去玩这个玩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