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抽象和概括等活动,探索简单搭配和排列现象中的规律,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内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践、思考的过程,从而发现事物里的一些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我在这节课中的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如下:

(一)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利用学生平时喜爱玩的“石头、剪子、布”这一游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留下悬念:两人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一共会出现几种情况?从中你发现什么规律?由此揭示课题。(这一设计,为今天的教学内容做了良好的铺垫,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操作实验,感受直观

在游戏的基础上,多媒体出示例题,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操作实验。在组长的带领下,同学们用帽子和娃娃试着摆一摆、找一找有几种搭配方法,然后大组交流汇报,互动评价。老师着重引导学生搞清楚这样搭配的目的。(这一设计,一是给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觉,经历探究的过程;二是让学生理解怎样找才能有条理有顺序的搭配。)

(三)联线符号,揭示规律

学生有了直观感受,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尝试用符号代替实物,用联线代替摆放,帮助学生由直观感受向抽象思维过渡。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帽子的顶数和木偶的个数与搭配的种数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通过列算式解答。(这一环节,再次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经历创新和符号化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获得具体的感性的认识,逐步上升为数学思想。)

(四)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 路线问题。学校到街心花园线路的条数×街心花园到少年宫线路的条数=总条数。

2. 游戏问题。

回头解决“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怎样运用搭配规律呢?在这个游戏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怎样才能把各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有序地玩出来呢?(这一环节,使学生懂得:游戏中也有数学问题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联系生活,迁移提升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现象问题。诸如:早餐的搭配:3三种点心和两种饮料;食堂荤菜和素材的搭配。(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和能力,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用数学思想审视生活,同时好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作用。)

课上得成功是否,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组织语言。本节课让我懂得了,我们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语言训练。在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得还是欠缺了些,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有点被动;对学生的评价还能够再积极点等。我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