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的意识和能力。

3、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

教具:情景图或课件。

学具: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28页乘法第一课时“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教材以极其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问题的提出,计算方法的探究都给学生创设了主动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教学设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自主探究、归纳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师应在教学中渗透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教材通过“试一试”“练一练”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巩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学会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最后能独立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两位乘法与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在今后学生还将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因此这部分内容在小学乘法教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首先创设了购物的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提出各种问题,并选择相对应的条件列出算式,引导学生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努力探索新知,也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熟练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能根据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学生对在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往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但是由于学生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他们会从不同的思考角度出发去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以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去感受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小朋们,你们喜欢做客吗?过几天王老师要搬新家了,到时候请你们到我家来做客好吗?

可是我还没有买家具呢,今天想请你们帮我出出主意,我该买些什么家具?

看!这就是家具城,这里的家具真多呀!(电脑演示出图:书柜213元 、桌子42元 、椅子12元 、衣柜468元、沙发3200元……)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创设老师搬新家,请学生帮忙参与买家具的情境,使学生感到老师既尊重他们又感到面临的数学问题是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主动参与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主动探索,掌握新知

(一)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1、 我先请一个学生向大家介绍一下这里有哪些家具?分别是多少钱?然后请同学给我作参谋,可以结合自己家里的情况帮我选一选要买哪种家具?每种可以买几个?大约要用多少钱?

2、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提取出用一位数乘法解决的问题,例如:3个书柜多少元?2张桌子多少元?……

让学生先自己独立解答。

再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然后请学生进行汇报。

学生可能会有多种答案。如:

生1:可以买2个书柜,因为老师有许多书,买一个的话时间长了就没地方放了。差不多500元。

生2:可以买一张桌子吃饭用42元。

生3:还要给这张桌子配4把椅子,大约是50元。

生4:还要买一只沙发3200元。

师:你们的想法和我的一样,谢谢你们!(学生的想法得到教师的肯定,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师:那么请大家再帮我算一算买4把椅子要多少钱?

(二)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买4把椅子多少元?

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想想你可以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中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用了哪些方法,每种方法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独立探索后进行合作学习,使人人都独立思考,人人都发表意见,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设计意图:不同的学生的计算策略可能有所不同,此次汇报、交流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与其他人的算法进行比较、分析后,掌握更好、更多的算法。所以教师要 起好“引”与“导”的作用。)

方法1:10×4=40 2×4=8 40+8=48我是用口算乘法的方法来计算的。

方法2:12+12+12+12=48 因为要买4把椅子,每把椅子是12元,4把椅子就是4个12相加。

方法3:12×4=48是用笔算的方法来算的,是我妈妈教我的。

方法3:  12

                  × 4

                       48

师: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简单?同学们会认为是第3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研究的新知识。板书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

讨论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我们再来看这位同学在计算时的书写格式,你有什么发现吗?

重点讲解方法3:竖式方法。当板演此方法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后,可让其余的学生对竖式计算中不清楚的地方提问,

如:有的学生可能问:4乘十位上的1得到的数,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还有的学生问:48是怎么来的?……

教师请学生讨论提出来的问题,并解答。(学生展开讨论并得出答案)生1解答:4乘十位上的1表示4个10,所以得到的4应该写在十位上。生2解答:用12乘4,要从个位算起,二四得八,个位上写8;再算十位,一四得四,十位上写4;所以得48。

小结计算方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从个位算起,乘到哪一位,就把积写到哪一位上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方法3与另外两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想法是一样的?

学生认真观察后会得到答案,(与方法1的想法一样,只是写法不同。因为都是先求4个2是多少?再求4个10是多少?教师给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引导学生检验结果48与最初的估算是否接近。(使估算得以反馈)

请学生评价这三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大部分学生回答道:竖式方法好,因为竖式书写起来比较简便。

(三)利用迁移,掌握新知。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竖式的方法再来算一算买2个书柜的价钱是多少?

1、学生尝试列算式。213×2=?

请学生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

在学生独立解答后,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积中的4、2、6各表示什么意思?

请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重点讲清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请学生互相讲一讲计算过程,并请一生板演讲解。

利用实物投影反馈学生计算中的问题:

2、观察板前两个竖式,并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渗透法则)

小结:用竖式计算二、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先从个位算起,一位一位地乘,并要特别注意用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得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选择最佳方法。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多项思维的发展。)

3、老师有300元钱,可以买什么?

(设计意图:设计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同学们本领学得真不错,那你们想不想展示一下,让我看看谁的本领最大呢?

1、巩固练习:

14×2 31×3 123×3 214×2 (重点讨论竖式书写中乘的顺序。)

2、爬山游戏:

完成“练一练”第2题。

7×3+4 8×6+3 5+2×8 2×6+5 4×9+6 3+6×7

3、解决问题:

黑天鹅家电商场新进了一批家用小电器,请你根据图示想一想、算一算。

语言复读机124元 洗衣机 423元 电熨斗134元

(1)如果买2台小洗衣机需要多少钱?

(2)如果买两个语言复读机和2个电熨斗共需要多少钱?

(3)小红的妈妈想给她和妹妹一人买一台复读机,但还差34元钱,小红的妈妈手里有多少钱?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说一说,算一算。

如果出现进位的问题,教师可以请会的同学介绍计算的方法,也可以告诉学生这样的题怎么计算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意图:第一题可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笔算法则,熟练地笔算。第三题是一个生活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回顾所学,归纳整理:

你有什么收获?(可以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去说。)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同时改进教师的教学,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关注了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