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这篇论文,我主要抓住“学生的自主性”来论述,运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分五点来具体阐述自己对“学生的自主性”的理解与施展:1、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2、创设问题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3、善于激励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4、课堂情境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5、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自主性;趣味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还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在教学中,注重学习问题的发散性、开放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自主、自由地联想中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对思维的锤炼开发。只有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才具有主体性,自觉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价,才能具有独立性。

作为一位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我做了以下简单阐述:

一、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回”字时,许多同学老是喜欢先封口后写里面的部分。课上,我按照同学们错误的笔顺把这些字写在黑板上,并风趣地说:“你们也太不礼貌了。明明见爸爸回来了,还先把门关上,叫爸爸怎么不生气?”学生听了,个个心领神会。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