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就理解了”

——浅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杨珍

一.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基础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关怀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愿望。美国华盛顿少儿博物馆墙上有这样一条横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启发我们:今天的教师就一支粉笔,一本书为学生“传经送宝”已落伍了。苏教版语文新教材已开辟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块,我们作为语文课改第一线的教师,必须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去实践,去探索,才能更好理解和掌握知识,才能有所创新。

二.认识“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活动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活动提倡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结合语文学习观察社会、关注社会、体验人生,将自主的学科学习同社会生活紧密相联。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标准为我们明确了课改的方向,通过自己理性化的学习和思考和感性化的实践摸索,我颇有感触地认识到:“实践活动就是要动起来。”教师要创造条件、创设情境,给学生以更多的参与现实,从事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知识指导下做和行动,在做和行为中求知,在知和行的有机结合中发展能力。

1、生活化处理课堂教学内容

生活化处理,也就是要密切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和整合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性、现实性,这是实践性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在学生主体与认知内容之间架起实践桥梁的一个重要条件,

如:学习苏教版第五册《鸭儿饺子铺》后,学生了解了店名的来历,教师布置了实践性作业:走上街头,选几个你感兴趣的店或厂,打听一下店名或厂名的来历,再把它写在设计好的纸上。通过实践,学生了解了有的店名来源于主人的姓氏;如:洋洋文具店……有的来源于做人的道理(光明正大、诚信);如:光大印花厂……有的来源于谐音;如:“豪享来”意为“好想来”……有的则来源于它的实际意义;如:乐购,意为欢乐购物每一天……

2、实践性操作课堂教学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相结合的感性活动,给学生以较多的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时间和空间。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