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目标的定位

——开展《在本体性游戏中培养幼儿创新意识》课题研究的思考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而本体性游戏是一种幼儿自愿发起和终止的以某种角色自居的愉悦身心、表现自我的活动,也就是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由于游戏是一种以活动本身为目的的活动,如果为游戏预设外在的目标的话,势必会用目标来要求、评价和指导幼儿的游戏行为,容易异化游戏的性质,然而,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促进幼儿发展这一教育目标服务的,又怎能说幼儿园游戏没有目标呢?

在《本体性游戏》课题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幼儿园的游戏目标应该是内在的、长时的。以下是对游戏目标定位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以人为本”的游戏目标。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对我们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应把它贯穿与整个教育过程。我们应该认识到,孩子不是单纯的知识仓库,更不是供驱使的动物,他们是“人”——有思想、有感情的社会人,他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幼儿园的游戏本身就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活动形式。但在以往,我园的游戏活动功利性很强,老师们往往都是拿来主义,将现成的游戏强灌给幼儿(现成的游戏不是说不好,但没有师生的创意),旨在为教学活动服务,完成教学任务,从未考虑孩子是否愿意玩这个游戏,游戏时是否感到愉悦等,显得有点“死”。如今,在理论学习的指导下,在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其长远的大的目标应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成长规律、兴趣爱好等,同时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和尊严,为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走上社会即终身服务;其内在的、细小的方面,我们应考虑该游戏孩子是否喜欢玩,投入的积极性如何,游戏中孩子将获得哪方面的情感和能力(特别是在创新意识方面)等,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游戏目标。随着西方文化不断“入侵”我国,人们对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的态度日趋冷漠、淡化,这一现象更是体现在了孩子们的身上。大班的主题性游戏《端午节来了》是在个别几个孩子的提议下开展起来的。虽然该游戏来源于我们生活,但对如今只喜欢吃肯德基的孩子来说,有点陌生了。我不能保证游戏开展得很顺利,但既然是孩子们提出来的,我还是应该带孩子们把这个游戏开展下去,再说,也应该让孩子感受一下中国传统节日的热闹气氛。当时,我充分考虑分析了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是这样制定初步的游戏目标的:1、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端午节游戏资料、材料的收集活动(资料、材料的收集本身也是一种游戏活动,更是一种幼儿自主获得知识的途径),愉快地投入到游戏环境的创设及游戏中去。2、能友好地主动地与同伴合作游戏,制定游戏的规则,大胆地用语言交流,遇到困难能大胆地、主动地去解决。3、通过包粽子、编网袋等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4、初步培养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这个目标显得很大,粗一看,似乎任何一个游戏都可以套用它,但细细分析,我们的每个游戏涉及的面都很广,应把大目标进行细化

,使每个游戏都有自己的从孩子身心发展需要出发的小目标,再落实到具体的游戏活动中去,象孩子们一起去采粽叶、泡粽叶到用纸条、粽叶包各种各样粽子、编小网兜到编中国结、装饰滑板成龙舟到赛龙舟……以及后来的“端午节”专卖店游戏。总之,这一系列游戏和游戏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相信在“以人为本”的目标的指引下,孩子们才会把游戏玩得更生动、深入、丰富、有趣,孩子们才能真正体验到游戏的愉悦。

二、不断深层的游戏目标。

随着孩子们游戏经验的不断积累,单纯性目标的游戏已满足不了他们,我们力求每个游戏的目标立足点要高,不断地递进、深入,体现层次性,同时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特别是在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游戏活动中。由于幼儿之间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有些孩子在游戏中有“吃不饱”的现象,有些孩子感到“撑不下”。为了解决这种矛盾,我们采用了行动研究法,游戏目标要有层次性,游戏材料的投放以层层递进的目标为依据,每个层次的材料上做以不同标记,告诉孩子们该游戏的易难程度及有几个层次,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取材料游戏,例用五角星的个数表示游戏易难程度:“★”为第一层次(易),“★★”为第二层次(比较难),“★★★”为第三层次(难)......对于孩子的一切求异、创新举动,可能是我们老师所没估计到的,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加以鼓励和保护,因为,这里蕴含着无数的教育契机,我们可以以此为依据,不断调整、深层游戏的目标。有次,以“水”为主题的游戏一开展起来,孩子们的注意力就集中到了“沉浮”的游戏上,其中一个孩子的游戏行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想把会浮的物体沉下去,会沉的物体浮上来,我与他一起研究了半天,决定将游戏的目标在原来的基础上向上递进一个层次,引导全班孩子们一起动手动脑,如何使会沉的物体浮上来,会浮的物体沉下去,并能把用的方法、看到的现象画下来或记录下来,在不断的实验探索或请教家长的过程后,我给孩子们一个交流经验方法的平台,象在空的矿泉水瓶里放入多少不等的水会出现半沉半浮或全沉的现象;在开水里一定量的盐,沉在水底的生鸡蛋就浮上来了......正如这句话所说的:“你给他一个世界,他立刻可以创造出无数个世界来还给你。”尽管孩子们不能真正懂得其实质性的物理原因,但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求知欲望得到了满足,体验到了最高的愉悦。同时也给今后有关“水”的游戏的开展作以辅垫。当然,目标的定位不能无止境的深入,还应回到“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尽量面向全体幼儿。

三、体现综合性的游戏目标。

游戏在幼儿的智力、社会性、情感和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游戏对于幼儿的个性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喜欢游戏、会游戏的孩子往往情绪积极愉快,想象力灵活丰富,交往主动积极,语言丰富多样,它也就是孩子们的“奶酪”。在幼教课程改革中,我们越来越注重活动内容的综合性,而游戏的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涉及的面很广,这是要求教师在制定每个游戏目标时,注重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游戏的目标可以是五大领域中的目标要求,也就是德、智、体、美全

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总要求,并能有机地结合,体现综合性,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六月份火热的韩日世界杯举行之际,以“世界杯,我们也来了”为主题的游戏开展了起来,看似一个以身体锻炼为主的游戏,其实还蕴含着多方面的目标,例:通过看足球、踢足球,使幼儿了解有关足球比赛的知识;通过制作画报培养幼儿主动获收信息的能力及欣赏美、通过剪、贴、画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做小记者采访的游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一向流于形式的爱国主义的教育也得到了体现。游戏目标的综合性就如一株树苗,在发展成长的过程中,渐渐地枝繁叶茂,无比丰满。但是目标的综合性也不能为综合而综合,处处出现牵强、造作的痕迹,显得不够自然,这有悖于幼儿游戏的本质,因为本体性游戏来源于幼儿,来源于生活,每个游戏是根据孩子的需要而开展、深入发展的,也是根据孩子的意愿终止或暂停的,如果一味地强求,使游戏复杂化,就抑制了幼儿自主地、主动地游戏,必须加以克服。

四、注重过程性的游戏目标

重视培养创造性的教育所持知识观是:“现成的结论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方法;现成的真理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发现真理的方法;现成的认识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类认识的自然发展过程。”以往,我们衡量游戏成功与否的标准往往是孩子在游戏中掌握了多少知识技能,游戏是否热闹、有序,从未考虑幼儿是怎样玩的,如何掌握知识技能的等,“结果”显得相当重要。如今,我们应树立游戏的过程重于结果的观念,游戏的目标更要体现对幼儿游戏过程的重视。其理由有四点:一是人类的创造智慧存在于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中,认识过程可以展示人类如何探索和发现真理的实际过程,可以告诉我们人类如何去创造、如何去发现真理;二是幼儿自身对现的“过程”比对玩的“结果”更感兴趣;三是对“过程”的重视可以减少让幼儿完全模仿“结果”的企图,而是引导他们能举一反三,一物多玩;四是要想使幼儿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过程”,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我们不能先知先行,但在制定游戏目标是我们可以制定的更加详细、周到些。孩子怎样操作游戏材料,如何解决问题,游戏的持久性如何,孩子在游戏中的情感如何等等,我们都可以把它考虑进游戏的目标,使目标与游戏的过程达成一致。特别是本体性游戏完全是由幼儿自动发起,以游戏本身为目的的自主活动,其目标的过程性更为重要。游戏目标是长时的,不可能进行一次游戏某个目标就一定能实现,它需要有一个过程,或许要进行几次游戏,或许几十次游戏,或许一年半载来实现,象游戏目标: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大胆地用完整的语言与他人交往、交流。这一目标可以从幼儿一进幼儿园就开展渗透于各种游戏活动中,一直延伸到大班,甚至小学,因为它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时间。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活动水平要超过平时,这是因为游戏极大地激活了他们自身的潜能。游戏是幼儿的权利,而游戏目标是整个游戏的龙头,是幼儿更好地游戏的基础。愿每个孩子能充分享用儿童期的生活,拥有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