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中的潜在课程

--------------------------------------------------------------------------------

文字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室石筠弢

潜在课程(hiddencurriculum),又称潜课程、隐蔽课程或隐性课程。在普通教育领域,早在本世纪初,它就产生,并引起了课程理论研究者的极大关注,一度成为课程研究领域的热点。但是在学前教育领域,潜在课程却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在我国,直到本世纪90年代初,潜在课程问题才被引进学前教育领域。不过,学前教育工作者似乎不太喜欢这个“新生事物”,对它进行研究的人总是不多。本人认为,潜在课程的引入,的确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学前教育课程的新视角,开阔了我们探索课程领域的思路。因此,在当前的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关注潜在课程问题,具有积极的价值。

一、潜在课程及其特征

关于潜在课程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认识,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般认为,潜在课程是那些没有列入正规课程计划和教育政策,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又不可避免地会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潜在课程的教育时间问题包括能力分组、师生关系、学生性别差异、奖励方式、教学规则、隐含的教材等等;潜在课程的教育结果主要是指政治社会化,对社会习俗;价值观习得,对权威态度的形成等等。潜在课程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习得意料之外的知识、价值观念、态度、行为方式等。潜在课程在教育中的作用往往比正规课程更为重要,尤其啊促进儿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的作用更加不可忽视。

潜在课程具有层次性结构:表层是“物质--空间类”,它直观、易改变、可移植;中间层是“组织--制度类”,她较为隐蔽、不易改变;内层是“文化--心理类”,它是潜在课程的“硬核”,隐蔽性大、惰性大,最不易。该百年次三层次的影响力,从表层想内层递增。

潜在课程的结构具有松散性、开放性,它不像正规课程那样联系紧密,组织严格。但它直接反映这社会对叫和人们以及文化对教育和人的影响,其中,人的因素作用很大。

潜在课程具有一些不同于正规课程的特征。

1.潜在性。潜在课程常常借助于正规课程的形式或其他方式存在,受教育者接受其影响也常常是无意识的。

2,非预期性。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而言,潜在课程的作用往往事先没有意料到的。当然,影响有良莠之分、优劣之别。

3.不易觉察性。潜在课程的功能与效果,多数情况下不易明显看到,具有模糊性,难以断定何时所得。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