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朗读指导做为重点,读好课文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受到艺术熏陶,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积30年的朗读经验使我们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感情,在读中明白文章所讲的道理,远比教师在讲台上口干舌燥地说教要好得多!

然而对于我们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朗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老师的指导与点拨。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呢?

一、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更要注重习惯的培养。

其中朗读习惯包括:

1、正确的坐姿:身直、头正、肩平、足平,两手将书拿起,呈45度角。正确的朗读姿势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骨骼的发育,也可以使学生朗读过程中的发声吐气准确、畅达。

2、读书时,要“三到”:眼到——看清楚字,口到——声音响亮地读,心到——边读边记忆文中的美词佳句,想象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朗读教学应严格要求:

1、读前,让学生摆好姿势;

2、读时,教师加以督促;

3、读后,及时评价,持之以恒,良好的朗读习惯才能形成。

二、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做为教师就是要尽职尽责,要在知识和学习间架起兴趣的桥梁。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成功地激发他们朗读的动机,把学生现有的兴趣引入朗读训练之中,以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变无趣为有趣,这是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为语文学习打好基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年级的教材,课文以诗歌、韵文、童话故事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情趣很浓,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

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加强朗读指导,采取多种朗读方式。

一年级是朗读的启蒙阶段,老师必须对每篇课文都加强指导,让学生对朗读发生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开始老师先范读,在反复听读中掌握生字的读音,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指导学生有步骤、有目的、有要求,讲究方法地去读,在朗读中,对添字、掉字、重复、断句及音调语气等错误及时纠正。最后变化花样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领读、同桌轮换读、男女生转换读、分角色读、朗读比赛、一人读大家评等方式,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朗读情趣,又提高了朗读能力。

2、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朗读兴趣。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的培养”持续时间不长,单调的读书方法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要设计巧妙的教学方法,创设合理的情景,图画展现的方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自己所读过的东西,如:讲讲、唱唱、演演、画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讲讲:是故事演讲。自己读过的故事,或者是课文中读到的故事,或是根据教材特点,例如:《梅兰芳学艺》、《丁一小写字》、《九色鹿》等课文故事性都很强,可以运用故事演讲的形式进行课堂训练,不但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文知识,而且也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孩子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唱唱:是歌曲演唱,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唱歌表演形式,创设音乐情境,借助音乐旋律,诱发学生兴趣。例如:指导朗读《请星星》一课时,可以边让学生跟《请星星》的录音歌曲唱,还可以边随着老师的示范动作翩翩起舞,一下子把他们带到了幽静的星空,学生的表演和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融合在一起,好像自己划着月亮船,在布满繁星的夜空中自由的行驶,感受到晴朗夜空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演演:是围绕课文内容而进行表演。例如:《小花猫找汗》一课,可以让学生戴上小动物的头饰进行表演,不光能让学生读好课文中的对话,体会小花猫勇于实践,而且学生在“演戏”和“看戏”中对课文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争着举手表演。

画画: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堂素描。例如;学习《太阳的颜色》一课,让学生把自己认为的太阳的颜色画下来,不但使学生巩固理解课文,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朗读要做到循序渐进

训练朗读,要逐步提高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

首先,朗读要做到正确地读。对每一个音节做到发音正确、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回读。要让学生做到这一点,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口到,精神集中。对于文中的生字和多音字,必须先正确认读,防止读错。朗读时,速度应先慢后快。

其次,朗读还应注意流利。流利的朗读速度要接近平常说话的速度。要做到流利朗读,必须要多读,熟能生巧,还要注意扩大学生的视野所能看到的字数。一年级的学生最容易出现拖腔拖调(拉调)的现象,因此我们在平时指导学生朗读时,要经常提醒学生词语连读。如果学生一眼能看到一个词语或词组,把一个句子分成几个单位连续地读出来,朗读就会比较顺利。开始教学生朗读时,会把一些较长的句子出示在黑板上,然后划上停顿线,例如:《小画眉》一课指导朗读时,就应该这样做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觉得自己的动作比不上猴子灵活,力气不及大象大,翅膀又不像老鹰那样强壮。”,句子比较长,学生读起来很吃力,虽然能够读通,但是拖得很厉害。于是我就给它划了一下,变成“我觉得/自己的动作/比不上/猴子灵活,力气/不及/大象大,翅膀又不像/老鹰那样强壮。”学生一下子就能把句子读通并且读的很好了。此外,在朗读时,注意根据标点符号的运用,掌握住停顿时间的长短对于改善学生拖腔拖调现象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当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容易较准确地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同时在有感情朗读课文中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促进学生对课本规范语言的内化。如何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呢?先要让学生用心去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融入到文章中。然后让学生要注意读出句子的不同语气,如陈述句在朗读时末尾用降调,疑问句末尾用升调,感叹句的语调大都读成高昂的……例如:《献给妈妈的诗》一课,疑问句“第二天,老师问:“小朋友们,献给妈妈的诗写好了吗?”指导学生朗读时应该是升调。

以上这几点,看似简单,好像很容易做到,但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讲,却有一定的难度。只要学生能坚持不懈地练下去,读下去,我们老师能不厌其烦地教下去,指导下去,学生的朗读水平肯定会得到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