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话题,孩子画画是他初到这个世界、渴望接触和认识这个神奇变幻、五彩缤纷的世界的一种表现,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五的孩子都有画画的潜在能力,这个阶段的孩子绘画是最顺理成章的事情。

绘画是儿童表达情感和情绪,维持心理平衡的有效途径。对于还不善于运用复杂语言和文字的幼小儿童来说,绘画是一项特别重要的活动。幼儿常在绘画中自然、充分、无拘无束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内心蕴藏的丰富情感、表达他们对周围事物和周围世界的看法和态度,表达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他们的潜能在绘画中得以发挥,认知和个性得以发展。绘画优美的造型和鲜明的色彩能增进幼儿愉快的、健康的情绪和情感,调节和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当我们了解了绘画的重要作用后,我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绘画教学方法与策略,使他们在绘画中更主动、更富有创造性。通过半年来的努力,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回顾总结一下,得出四个尝试,既尝试心灵感悟、尝试趣味化教学、尝试给予画的空间、尝试读懂孩子的画。

一.尝试“心灵感悟”

绘画我们曾采用固定模式,给自由表现设置障碍,长久以来,我们已习惯了让幼儿欣赏范画,当这种教育方式终被屏弃时,孩子们大多坐在教室里,手握画笔,并不大胆地在纸上涂涂画画。没有了范画但也没有够多的目视记忆的东西,让他们展开联想,怎能自如表现?

我们都知道:绘画活动就是将眼睛所见引起内心冲动,而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孩子的涂涂画画实际上包含着积极地视觉形象思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如何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曾观摩过这么一个活动:《欣赏汽车并设计未来汽车》,一位老师带着孩子走马观花的看了许多汽车汽车模型,“好看吗?”然后说:“好了,你们画吧!”有的孩子显得目光散乱,无从下笔,而有的孩子干脆埋头苦干,就是不抬头看一下眼前的汽车.而另一位老师则带着孩子欣赏汽车,看见特别的会停下来让孩子说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喜欢哪辆汽车呀?为什么?唧唧喳喳的声音不断,哪辆车有什么功能呀?围在那儿争论不休,老师蹲在孩子中间也很起劲的说着。当第一位老师带的孩子都画的差不多时,而第二位老师带的才开始作画。不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而是孩子迫不及待地想用画画来表现自己此时的心情。结果可想而知,二组幼儿的作品充满灵气,想象力丰富。当然我们不能说第一位老师的方式是错的,为什么收效甚微呢?是她并不了解幼儿作画是画其所见,光观察而忽视了体会。让幼儿通过对话—同伴对话、师生对话互相交流,这样更利于他们观察到的事物加深印象,有利于绘画过程的实施。

二.尝试“趣味化”

绘画是儿童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美的体验强调做事是为获得真正的乐趣。我们教幼儿绘画,不是为了培养小作家,而是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画画使幼儿的认知,情感等得到健康发展。每一次绘画活动,都应给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孩子自始至终沐浴在温暖快乐的气氛中,重视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体验与态度倾向,方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达到活动的目的。

所以在每一种内容,每一个课题,在备课前我总是考虑到趣味性,如果不同内容的练习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我肯定选趣味性强而去其单板,不生动的。如“家乡美味”和“我爱家乡”,我就选择了前面的活动内容。内容有了趣味性,并在同一材料上、形式上也不断增加趣味化。我曾给孩子提供:棉签画、水墨画、手掌印画、手指点画、纸团印画、蜡刻画、鹅卵石上的丙烯画、墙壁上的水粉画;大树的叶子,瓶盖,土豆,都可以当作绘画的工具与材料.对这些充满情趣的活动幼儿是倍感趣味,跃跃欲试.作品也是精彩纷呈。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