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次尝试。

教师出示题目:

张老师到阳光文具城用6元钱买了30本笔记本。要发给一年级一班9本,一年级二班11本。张老师还剩多少笔记本?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学生可以相互讨论)

师:对咱们解决的这两个实际问题进行比较,你发现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学生充分发表个人意见)

四、在开放的生活情境中完善认知、释放潜能。

师:同学们算算买了笔记本后,张老师还剩多少钱?

生:12元减去买笔记本的6元,您还剩6元钱。

师:6元钱够我从西六路小学回淄川吗?

生:(嚷嚷)不够了!光坐出租车就得用6元钱了!

师:(很着急)我总不能住在这里吧?

生:(喊)住这里也要钱呀!

师:那倒也是。如果我不借钱,就用这月下的6元钱.你们能想办法让张老师回家吗?

(学生议论纷纷,情绪高涨,一会儿不少学生举起了手)

生:您不要再坐出租车了.钱不够2我们张店区不是有市内公共汽车吗,从这里坐2路车或7路车到汽车站只需要1元钱。

师:这个方法太棒了!你真是太聪明了!

生:这样不但钱够了,还有剩余呢!

师;我回淄川后还剩下多少钱?

生:6-1-2=3元)。

生:6-(1+2)=3(元)。

师:这节课同学们用学到的知识帮张老师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谢谢大家!

教学心得:

一、改变了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变单纯的标准例题呈现方式为生活化的情境.把解题的过程转化为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既学会知识,又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自觉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创造了自主探索研究的机会。问题由学生提出,再由学生自主解决,学生能充分体验“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生可以在比较广阔的空间和较为充裕的时间中,以学习主人的姿态展现自我、发展自我。

三、关注学生整体的活动状况。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重求知的过程,在注意引导学生学数学知识,练数学技能,进行数学思维训练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打量世界、认识世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数学从来就不是书本上的枯燥学问,它的“身影”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它的价值就来自你我的生活中!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