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了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地完成发现数学知识过程的活动,学生在这样的探究学习过程中由此获得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的应用中实现向相似情境的迁移,能有效地促进对数学知识的内化,真正促使学生认识的深化和发展。现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谈一点想法。

一、大胆取舍,让教材为教学服务

教材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宜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地整合,科学地进行加工,使其更具可探究性,探究效果更明显。在本册中,关于三位数减法的教学内容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主要是估算、多种算法、竖式计算(只涉及个位不够减)。第二课时主要有验算方法、竖式计算,其中练一练中才涉及十位不够减,第三课时主要有多种算法(简便方法)和竖式计算(连续退位)。我对教材是这样调节的,把三节课的竖式计算融入一节课上,让学生利用迁移的方法重点探究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第二课时重点学习验算方法和探究多种算法。另外,《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所以本节课比较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二、尝试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本节课主要采用“尝试探究”的教学方法。尝试探究是建立在学生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受到“原型启发”,学生积极模仿,主动探究与尝试,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获得新的知识,利用获得的新知识又去尝试探究新的知识。在一年级下期学生已学过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本节课先创设情景,让学生列出了三位数的减法算式。然后通过独立尝试、小组交流、比较辨析等一系列自主探究活动,解决了十位不够减和连续退位减的问题。最后,通过让学生质疑,再次引起全班同学共同探究:竖式计算能不能从高位算起,学生的探究点一个接着一个,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体验到了学习乐趣。

三、创设情境,使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探究性学习是要把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来自于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本节课通过小小图书馆、给大树看病、商场购物等生活场景的创设,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本节课以淘气和笑笑两个大家熟知的人物为线索,贯穿情景的始终,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四、层层递进,充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本节课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

1、学生独立尝试,探究个位不够减的三位数减法。

2、在学生初步探究成功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探究十位不够减和连续退位减。

3、利用三位数减法的一般方法再迁移到四位数的退位减法。

这样的设计使本节课的思维训练有了层次和梯度,也使迁移类推的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得到了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