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A:孩子过分活泼

都说孩子是活泼可爱的,然而,现在宝宝的活泼却让妈妈头痛。无论在哪里,他都一刻不肯安静下来。他的精力旺盛,特别喜欢摔跤、打仗这类的游戏。在幼儿园里,老师一个照应不到,他就能把身边的小朋友弄哭。在家里也是如此。亲戚朋友带着小朋友来,和宝宝玩那么一会儿,就能听到那个小朋友的哭声,弄得亲朋好友,都轻易不敢带孩子来玩了。

为此,妈妈不知批评了他多少次:“宝宝,你能不能安静下来?!”“宝宝,如果你再不听我的话,就有你好受的了!”宝宝表面上好像听进去了,可是转过身来,却依然如故,满不在乎,下次的表现仍旧一样。

分 析:

既然家长们对宝宝的表现如此头痛,那么宝宝自己是怎么想的呢?宝宝自己也想老老实实地呆一会儿,可是他做不到。不知不觉间,手脚和全身就动起来了。他也不是有意地欺负别的小朋友,只是在闹着玩时,不小心碰到了别人。为什么大人都说我不会安静下来呢?我只是有时闹一闹,至少我画画、做手工,还有看电视的时候,都是安安静静的啊。大人们总是无法全面地看待问题,这可真让人受不了。

给妈妈支招:

对于这种精力充沛的孩子,要想让他安静,停止活动,或老老实实地呆着不动,大抵不会成功。一味用斥责或强令其安静的做法是徒劳的。那么,让他做些安静的事情,例如,让他练习写字,听古典音乐,是否能改变这种状况呢?事实上,这些也概属无效。精力过剩的孩子,只有通过运动把过剩的精力用掉,才是最适宜的办法。据说,有的幼儿园对这样的孩子,让他们提前10分钟到园,先在体育室爬行5圈儿。这样一来,他的过剩精力消耗掉了,就能和大家的步调一致了。在家里,家长也可以试着给他安排些运动时间,这样他的精力就会得到发泄,自然也就安静下来了。

场景B:性情乖戾的孩子

“宝宝,你是个好孩子,”妈妈想用赏识的方法说服孩子,“快去把那些玩具收拾好。”“不,我就不收,”宝宝并不买账,“我不是个好孩子。”妈妈火了,威胁他,如果再不收起来,就把那些玩具都扔掉。没想到,宝宝抢先一步,开始把玩具向门外扔出去。妈妈气得要冒烟,把宝宝拉过来,狠狠地打了一顿,告诉他,如果再不听话,就把他也扔出去,让他做个没有妈妈的孩子。

宝宝脸上的泪还没干,就回到自己房间,找出小书包,往里面装东西。妈妈更恼火了,干脆把他锁到房间里,让他闭门思过。妈妈不知这是怎么

了,她原本只想让宝宝自我反省一下,让宝宝变得温顺起来。可是,怎么偏偏就事与愿违,这孩子怎么生就了这样一副怪脾气?

分 析:

有的孩子,你越是想让他听话,越是骂他、警告他,他越是不听,结果与家长的愿望恰好相反。其实,孩子并非故意这样做。例如,独立性强的孩子讨厌家长对他指示、命令、照料,由此很容易产生对家长采取反驳、反抗、拒绝的态度。这种情况多被误解成犟脾气,性情乖僻。再如两周岁以后的反抗期,也是典型的例子,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反抗,其实是内在独立精神的表现,对于这一点,家长应该充分理解。此外,有些孩子得不到家长或小朋友的注意,或家长放任不管,或被小朋友排斥在外。在他们心里,强烈地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尽做些与别人相反、与众不同、挨家长和老师叱责、莫名其妙的举动。这都是为引起别人注意而产生的无意识的心理作用。

给妈妈支招:

想把孩子教育得听话温顺,妈妈就要经常与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做事情,先建立起感情上的交流。孩子对自己所喜欢的人是非常温顺的。如果他的独立性得到满足,他那反感、反抗的情绪就会淡下去而和他人之间谐调起来。如果对孩子的行为能够做到不泼冷水,不妨碍其冒险心理,不忽视他的积极想法,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往往就能够改变孩子的乖戾性格。对于想引起别人注意而采取的反抗和离奇行动,可以不去管他,相反,家长要承认孩子的人格和他作为个体的存在。

场景C:天生一副急脾气

“快,快,你快点儿!”宝宝在和小朋友们玩时,连珠炮似地催促着。别的小朋友都有点怕他了,总是死命地催,催起来没完没了。在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们都知道,他是个急性子。老师和小朋友们总是对他说:“慢一点,不用急,有点耐心。”可是,宝宝根本听不进去,好像在他心中,别人都是慢得不得了的蜗牛式人物,只有他,才是正常的。

“唉,他的急脾气是天生的,改不了的了。”幼儿园的老师这样评价他。

分 析:

别人都说我是急脾气,其实才不是呢,我妈妈才是急脾气。哪次上幼儿园,她没有催促过我呢?我也烦妈妈催我,她一催我,尽管自己心里着急,想要快点穿衣服,可是手脚不听我的指挥了……正因为宝宝有这样的心理根源,所以,在幼儿园里看到别的孩子动作缓慢,很自然地,宝宝的情绪就焦急起来,产生急不可待的心情,不知不觉地使扮起了妈妈的角色。他的急脾气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于他的妈妈。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