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人与人之间都需要沟通、交流、协作、共事,一个人善不善于倾听,不仅体现着他的道德修养水准,还关系到他能否与其他人建立起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已从被动的学习转向自主的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倾听与表达共同组成了与人合作交流的基础。而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往往更多地注重说、读、写,而忽视了倾听习惯的培养,结果课堂上不会倾听的学生为数不少,更有甚者有些学生根本不愿意倾听同学、老师的发言。这样导致了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松散!

课堂上教师指名让一位学生回答问题,该学生还没有说完,旁边的学生就大声说:“错了,错了,我来说,我来说……”

教师示范结束,要求学生起立发言,许多学生都会举着手高喊:“我,我,我...”,即使在同学正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少学生却会置之不理,依旧叫个不停。

教师让一组学生表演对话,其他学生都事不关己,各干各的事情,完全忽视发言的同学……

这些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常此以往不但会影响他人,也会使自己因为不注意倾听而错过重要的内容,可见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是多么重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是势在必行的一件事。但有时我们总抱怨学生在课上不认真听讲,却没想到去找其根源——恰恰是我们教师自己忽略了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而“认真倾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很多时间和途径培养而成的。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注重学生良好习惯地培养,其中就包括 “认真倾听”的习惯。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愿意倾听。

(一)把握心理,营造氛围。

现代心理学证实,即使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的分布情况也不同。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地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新教材中引入了许多情境图中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创设好的情境。良好的倾听气氛可以将师生的心智融为一体,达到充分的沟通。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影响倾听的心理:

1、胆怯心理。胆怯心理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在交际场所或大庭广众之下,羞于启齿或害怕见人。由于过分的焦虑和不必要的担心,使得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神参与学习,行动上常常表现得手足失措。

2、冲动心理。有些孩子由于在家里是“小皇帝”,在父母面前发惯了脾气,自控能力很差,容易冲动。当他们听到学生的错误时,不能自控,一定要毫无保留的说出来,真可谓“先吐为快!”。

如果在班级中形成了良好的倾听氛围,每个孩子都会认真地投入到课堂中去,并且每个人都会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中,同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才会变得融洽。所以,我常常跟学生讲:“听别人讲话是尊重别人,有礼貌的表现。别人在说话的时候,我们应该认真聆听,不随便插话,有意见等他说完后再提。”如果有学生在做小动作,我会悄悄地走过去提醒他,或者把手放在嘴边发出轻轻的“嘘”声,或者做一个“Stop”的动作,让每个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起来听别人讲话,使每个孩子在交往中都感受到别人认真聆听的表情。

(二)适当评价,鼓励倾听。

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对促进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只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还包括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情感与态度。例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王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这位同学善于动脑,谁能像他一样。”“这位小朋友的发言真是精彩极了,比老师的想法还要多,还要好!”。当学生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时,老师及时评价“你勇于向困难挑战,是个勇敢的孩子。”针对合作学习老师随机评价“你们小组可真棒,想的办法最多。”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呈现出活泼、热烈的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倾听习惯的养成还可以让学生对学生回答做评价。如,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好吗?你能学着他说吗?或你同意吗?还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吗?等等。既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又能及时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与资源。相信,在适当评价中学生能够开始养成要倾听的习惯。

二、积极引导,使学生学会倾听。

倾听,就是细心听、用心听。这是一种礼貌,是对说话者的尊重。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他们还不善于“倾听”。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使学生学会倾听。

(一)明确目标,引导倾听。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是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另外的同学却在干别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教师这时应该给学生明确的目标,这部分学生应该干什么,告诉他们“听”也是目标,在“听”中学生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中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如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总会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强调: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才是最好的学生。教师在学生听之前,要给学生提一些具体的要求。如:“仔细听,想想他哪些地方说得好?哪些地方还不够?”“听完后,让我们来给他当小评委,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这样,学生有了目的,就会更注意地去听,渐而学会倾听。很多学生在听完同学的发言以后仍然不很清楚对方讲了什么,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及时提醒的方法可以是走过去摸摸他们的头,也可以走过去用眼神提示一下等。当良好的倾听习惯已经养成之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自然而然地集中在倾听对象的语言表达上,倾听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二)榜样示范,仿效倾听。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面最直接的镜子。要学生学会倾听,教师自己首先要学会倾听,在学生口头交流的时候,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在得到尊重的气氛中交流,学生的思路会更加流畅,否则将挫伤学生再次交流的积极性。当有些学生的叙述显得拖沓和罗嗦时,教师也不应该粗暴地打断,而应耐心地听他讲完,再予以指正。

小学生的模仿力极强,老师在学生的眼中应该是一位倾听者。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在课堂上应对学生的发言、询问和讨论过程认真听取。首先老师要有耐心,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口齿伶俐还是吞吞吐吐,教师都应专心去听,可偶尔稍作提示,但决不该打断。在学生解答问题出现困难时,要鼓励他,用耐心去增强他们孩子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一些答非所问的学生光是倾听是不够的,教师应该一次次地提醒他注意回答问题的方向,评价的重点等,但也不要回避他。其次老师要有童心,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当学生们讨论时,教师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让孩子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进而激起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最后,要做师生平等对话中的首席。现在的学生常常没有倾听同伴说话的习惯,更不知道该怎样去欣赏同伴的发言。在这里作为教师,既要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更要引导学生如何去倾听。如:“你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你明白他的意思吗,他的意见好在哪里?……”

三、教给方法,使学生善于倾听。

(一)细化“倾听”要求。

学会倾听,不单单是用双耳倾听,更要用心去倾听,边听边思考。学生良好的倾听素质与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循序渐进,反复训练。课堂上教师可把学会倾听当作一项教学常规来抓,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做到“四心”。

1、细心:无论是老师讲课、布置学习任务,还是同学发言都要细心听、听完整,并努力学会抓关键词句理解说者意图。同学发言时,自己明白的问题听一听别人是怎样表达的;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听一听别人是怎样解释的;想到的问题通过倾听可以帮助自己把问题弄得更完善;没想到的问题通过倾听可以使自己豁然开朗。

2、耐心: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其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不足;当自己有比发言的同学更精彩的发现或更简便的方法时,也要有礼貌地等待对方把话说完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

3、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陈述,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以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完美。

4、用心:如大家都在思考老师的问题,有同学先回答,听了之后就要想想,他的答案有没有道理,和自己的答案有没有联系,或者在他们的答案上加以改进,使自己的回答更完美。

(二)模拟“倾听”角色。

其实做惯了学生,如有机会转换一下角色,孩子们都特别喜欢。上课时有意识地让一些已经掌握教材某些新知识的学生当回“小老师”,教师就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鼓励他们走上讲台回答问题和解答同学们的疑惑。我们可适时对他们提出要求:站姿要大方,声音要洪亮,眼睛要对着所有同学。当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时,常会因新鲜感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关注。

(三)提倡“注目”倾听。

在全班学生交流发言时,要求其他的学生向发言者投去关注的目光,并用友善或欣赏的态度来关注,以鼓励发言者说得更好,也促使自己听得更专心。当发言的学生在前排时,就让其适当地侧转身子,如果发言的学生在教室的后排,则让前面的学生适当地转过身体。

四、强化训练,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一)以小组合作为阵地,强化倾听的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重视说,而忽视听与记,以至于让学生重复一下别人的说法也做不到。因此,在课堂上,要经常设计一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安排有效的训练,以便充分发挥小组这个阵地,强化学生倾听的方法。

(二)以专项训练为依托,培养倾听的专注力。

学生听的能力、听的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必须经过长期反复地训练。在教给学生倾听方法后,结合学科的特点,安排专门的倾听训练,根据不同的训练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方法,进行强化训练。

1、听后复述。这种训练可以使刚刚接受到的信息,引起的暂时神经联系得到强化,加深印痕,防止遗忘;同时也可以调动有意识听记的积极性,提高倾听素质,这是训练听知注意力以及检测听知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如上课时复述同学和老师讲过的话:“刚才同学说了什么,你能再说一遍吗?”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来检测学生倾听的效果。

2、听答训练。这种训练是培养倾听注意力和倾听判断力的最常用方式之一。在课堂上,常用的训练方法就是教师口述判断题或选择题,让学生听后判断或选择,搞清问题的核心和症结所在,学会先抓住“题眼”,再做有针对性地回答。

3、听记训练。这种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边记录的能力。口语表达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在倾听活动中倾听者吸收的是声音信息,存留时间短暂,倾听时的思维活动要求是快速的。因此,在倾听活动中,要集中注意力,积极认真地听,要注意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

4、听辩训练。老师可在遇到多种解题方法的情况下,让学生开展“小小辩论会”,从而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认真地倾听,学会在听中思考。只有认真地听清了别人的观点,并进行分析和判断,明确别人的不足之处,同时吸收别人的优点,才能更好地进行反驳。要想在争辩中驳倒对方,就要学会完善自己的表达,让人听得更清楚明白。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古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说!“倾听是礼貌的最高形式。” ——汤姆?彼得斯。让孩子善于利用自己的两耳,是我们教育者的一份责任。学会倾听的孩子会更有智慧,更有修养。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也是一种意志的锻炼,在教学中,只要教师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善于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同学发言的良好习惯。只有我们不断训练学生学“倾听”,学生才能拥有“倾听”的能力,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倾听”这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