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人与人之间都需要沟通、交流、协作、共事,一个人善不善于倾听,不仅体现着他的道德修养水准,还关系到他能否与其他人建立起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已从被动的学习转向自主的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倾听与表达共同组成了与人合作交流的基础。而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往往更多地注重说、读、写,而忽视了倾听习惯的培养,结果课堂上不会倾听的学生为数不少,更有甚者有些学生根本不愿意倾听同学、老师的发言。这样导致了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松散!

课堂上教师指名让一位学生回答问题,该学生还没有说完,旁边的学生就大声说:“错了,错了,我来说,我来说……”

教师示范结束,要求学生起立发言,许多学生都会举着手高喊:“我,我,我...”,即使在同学正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少学生却会置之不理,依旧叫个不停。

教师让一组学生表演对话,其他学生都事不关己,各干各的事情,完全忽视发言的同学……

这些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常此以往不但会影响他人,也会使自己因为不注意倾听而错过重要的内容,可见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是多么重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是势在必行的一件事。但有时我们总抱怨学生在课上不认真听讲,却没想到去找其根源——恰恰是我们教师自己忽略了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而“认真倾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很多时间和途径培养而成的。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注重学生良好习惯地培养,其中就包括 “认真倾听”的习惯。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愿意倾听。

(一)把握心理,营造氛围。

现代心理学证实,即使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的分布情况也不同。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地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新教材中引入了许多情境图中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创设好的情境。良好的倾听气氛可以将师生的心智融为一体,达到充分的沟通。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影响倾听的心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