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理和复习”的课堂教学应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在整理和复习中查漏补缺,在查漏补缺中巩固提高,从而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因其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应有一套为实行其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 学生 教材 方法

目前,学校数学教学内容的确定主要依据数学教材,这些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在每个单元的后面都安排了“整理和复习”这一内容。然而发现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它上成单纯的练习课或复习课。有的甚至只把它当作家庭作业来解决,认为只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复制”或“粘贴”。如何来进行“整理和复习”课的教学呢?我想,这应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和研究。

一、了解学生,因“才”施教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本身的智力水平、理解接受能力、记忆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差异,存在着单元知识的活动水平层次的不同。因此在进行“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揣摩学生的认知水平,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基础,积极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掌握,进一步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理清知识的脉络。例如(1)在这单元里你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认为哪些方面还没有掌握?(指名发言,教师板书)(2)小组讨论,梳理知识网络。(人人参与,补充完整)(3)辨析并说明理由:因为4.8÷0.6=8,所以4.8能被0.6整除。通过学生的发言、讨论和说理,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程度,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使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强化基本技能,优秀生优化知识结构。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最佳发展水平。

二、审读教材,了解编排意图

教师必须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楚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把握教材的内涵,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为什么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要安排“整理和复习”呢?它的意义何在?教育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完成掌握知识需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是知识形成阶段,即教师完成知识的新授课;第二是知识梳理阶段,就是进行单元知识的整理和复习,把各相关的知识进行有效的链接。教师按时完成了单元知识的新授,尽管学生对各知识点基本掌握,但此时的知识还是零散和孤立的,只有对单元知识进行一步的整理和复习,形成有层次、有条理的知识链,才能发挥知识的整体功能。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很好的完成单元知识的新授,而且还要把新授完后的“整理和复习”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来完成。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