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维是客观存在的,而人的思维能力是存在差异的,这种能力差异的形成既有先天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后天形成和积累的,作为幼教工作者应将培养幼儿思维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对思维能力的培养须有一个载体,通过这一载体来达到教育目的。“语言活动”是既能有效实施,又能生效的方法之一。

3~4岁的幼儿能与他人交流的主要方法之一便是通过简单、稚嫩的语言。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其语言和思维都处于启蒙阶段,他们对表达表示有着强、烈的欲望。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和教育的一般原则,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种语言活动形式和具体的战略对幼儿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一、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提问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的主要方式,无论是在学习活动的开始局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还是学习活动的结束局部,提问都是要经常用到的。提问对于幼儿来说,是激发幼儿学习动机、思维能力和已有知识经验的重要方法,对于教师来说,则可检验自身的预设目标是否符合幼儿的能力水平。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要促进幼儿的思维,教师的提问要注重以下三个方法。

(一)开放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没有规范的答案,不受故事语言和情节的限制,可以为幼儿提供发明性的想象和思维的空间。我们在进行语言活动时,抛弃了以往的封闭式提问,如问幼儿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这个故事好听吗,或者问幼儿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等等,这些问题都属于封闭式的问题。对这类问题,幼儿往往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用动太多的脑筋,不需用太多的语言来表述。在教学活动中多提这种问题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

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应多向幼儿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在主题活动“小兔乖乖”中,我们进行了一次以开放式提问为主的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提问:“小白兔为什么这么伤心?假如你是它,你会怎么办?”在活动的结束局部教师提问:“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它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开放式的提问与封闭式的提问有着显著的差异,采用开放式提问时,幼儿的回答只要在情理之中,符合思维的合理想象,教师一般均予以鼓励。所以,这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把自身想象成故事中的小兔、兔妈妈或大灰狼,从而敢于思维、敢于想象、勇于表达。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始终沉溺在故事创设的环境之中。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开放式提问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幼儿思维的有效方法。在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假如能多考虑运用开放式提问的方法,教学效果会更好。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