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拼音阅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从苏娜的获救中感受人与人的关爱是能超越国界和种族的。

教学准备

让学生在《世界地图》上查找美国与芬兰的位置,了解互联网的有关知识。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从内容上看似乎并不复杂,它写的是一个帮助人的故事。但细读时就会发现这次帮助并不简单。帮人者与被帮者远隔千山万水,一个身在美国,一个却远在北欧的芬兰。两个人不曾谋面,只是通过小小的屏幕,靠电脑网络联系在了一起。凭借这小小的屏幕和神奇的网络,美国男孩桑恩挽救了芬兰大学生的性命。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会被桑恩的爱心和机智打动,同时也会赞叹现代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桑恩在苏娜旧病复发的危急情况下,利用互联网拯救生命,并体会到人与人的爱可以超越国界和种族。

建议本课教学用1课时。

解读与提示

* 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写美国德克萨斯州12岁男孩桑恩,在网上聊天室漫游时发现了求救信息。

这部分内容一开始就将一个迫在眉睫、万分紧急的情况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有人在屏幕上呼救:“我不能呼吸,请帮助我!”桑恩面对这一信息,立刻决定去帮助这位素不相识的人。教学时应让学生反复朗读“我不能呼吸,请帮助我”这句话,体会苏娜内心的痛苦和焦急,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苏娜乞求的语气。然后让学生思考:面对这一求助,桑恩会怎么想、怎么做?

* 第二部分(第5~6段):主要写了发出信息的人—苏娜的病情,并较仔细地描绘了她的处境。这一部分对苏娜病痛的描绘与苏娜所处环境的描绘都很生动、具体。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朗读,想象,还可以结合自己生病时的情景加以体会。这一部分写苏娜处境危急,然而这一切远在美国的桑恩却无法目睹。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在《世界地图》上查找美国与芬兰的位置,并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桑恩无论做出怎样的决定对苏姗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 第三部分(第7~9段):写桑恩得知苏娜远在芬兰,决定立即打电话给紧急救援中心。教学时,可让学生抓住“凝视”、“赶紧”、“连忙”、“立即”等词语,体会桑恩的同情心。

* 第四部分(第10~19段):写紧急救援中心的艾眉接到桑恩的电话后马上采取行动,最后使苏娜脱险。

* “天哪!她为什么不干脆自己打电话”一句表现了艾眉的惊讶和不解。但她仍然“立即吩咐桑恩叫苏娜把当地紧急救援中心的电话号码传过来”,并于10分钟后接通了芬兰方面的电话。教学时可让学生抓住桑恩和苏娜的对话和表示时间的词,细细体会紧急救援中心的人们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并通过讨论明白苏娜的最终获救是桑恩、美国紧急救援中心的艾眉、当地的紧急救援人员共同协作的结果。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