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健康幼儿必不可少的性格特征,也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自信的幼儿往往表现出乐观、谦逊、勇敢、果断等品质,富于创造性、进取心和探索精神,学习上显得积极主动、充满兴趣。一个缺乏自信的幼儿绝对很难面对生活上的困难与挑战。当然过度的自信(自满)也可能为自己的生活平添不少麻烦。美国的父母“习惯让孩子操纵一切,包括他的将来,即使是孩子面临难题时也只予以关键性的提醒而已;日本则不然,他们就连最简单的吃饭、睡觉也都有父母的干预,尤其是尝试失败时,更会遭到父母的苛责与谩骂,长此以往,不仅令孩子颇为退缩不前,就连挫折容忍度也降至低谷;我国幼儿的自信心则更劣于日本。面对全球性“幼儿自信心”测验的结果。我们是不是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的做法?那么我们该怎样来培养与开发幼儿的自信心呢?

一、给幼儿尝试的机会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幼儿园新学年开学了,小班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进园——老师,我的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您会帮他吗?老师,我的孩子不会自己吃饭,中餐时您会帮忙喂他吗?我的孩子不会兜裤子... ...;孩子长这么大了还没离开过家、还没自己吃过饭... ...;能适应吗?一边是孩子的哭声,一边是家长放心不下的叮嘱声,那场面真叫人心酸。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很简单:这些孩子没有尝试做事的机会,凡事都有大人包办代替。其实每个孩子都愿意尝试自己做事情,我们何不抓住孩子的这个愿望,创造机会让他们去尝试呢?

1、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吃饭、穿衣、入厕、洗脸刷牙、整理玩具等都应该是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不要认为这些生活琐事,随手就可以替孩子做了,即使现在他不会,长大了自然就会了,无须要求他;或者认为孩子年龄小、能力差,让孩子做太劳神了,弄得不好还得自己重新做,还不如自己替他做来得省心、省事。朱不知这样做的后果是:挫伤了孩子探索的积极性,热情、自信心也随之消失。我们应该抓住孩子好模仿且愿意尝试自己做事的有利时机,大胆放手,支持鼓励他用自己的小手去做自己的事。如:一岁多的孩子他要自己吃饭,我们大人只要教会他如何握汤匙、如何把饭送进嘴巴等技能就行了,而不强调他不要掉饭粒,使从中他感受到了自己吃饭的快乐,再加上大人适时的引导、表扬和鼓励,孩子便产生了自己做事的信心;而更大的孩子就不能只要求他会把饭送进嘴巴,而应该强调不能掉饭粒了。因为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或者一蹴而就的事,即使他们动手了,但由于经常受到挫折和阻力或者太一帆风顺,自己做事的信心没了,自信心也就无从培养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