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在操作活动中应该允许孩子自由讲述,表达自己的创作意愿、制作方法及问题。原来我们总要求孩子轻声和自己旁边的小朋友说。但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只能满足一部分孩子的发展需要,并不能满足所有孩子的发展需要。有时,孩子的交流更乐意和能力发展和自己差不多的同伴,或者稍高于自己的同伴交流。而每一次操作活动,孩子的发展情况也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即使老师把自认为发展差不多的孩子安排在一起,那也不能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他也会在全班内寻找自己交流合作的同伴。因此,我们也愿意在操作活动中,让孩子找自己的好朋友说。声音大一点,闹一点,也无关紧要,反正有轻音乐的烘托,有老师的调控。我们想:只要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我们都愿意去尝试,去满足孩子的要求。当然,在操作中更注重的是一种个体与个体以及小集体(3—5个孩子)之间的交流活动。主题必须是围绕操作活动的,这是一个关键。在这一讲述活动中,教师注重的是引导,引导孩子围绕主题进行交流、讲述,同时完成操作活动。

第三,完成操作活动之后的讲述。

孩子的观点和成人的观点总是不一样的,虽然幼儿教师能揣摩孩子的心态。但在实际活动中,有时,孩子在绘画或操作活动中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并不是老师所知道或想到的。而孩子的创造由于得不到老师及时的认可,便会挫伤孩子的自信,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操作活动之后的讲述活动,就把这个机会给了所有的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和老师或同伴讲述自己的作品。这不仅让老师进一步真正了解孩子的作品内容,而且加深了对孩子的认识。孩子通过讲述之后,使自己的作品得到了老师、同伴的认可,有了成功感,身心愉悦。我们想:每个孩子的能力和发展都是不平衡的,只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就应该肯定。把机会给每一个孩子,这是我们能做的,而且应该做到的。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操作活动不仅能促进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培养孩子的探索欲和初步的创新精神,而且在操作活动中,语言的发展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能帮助孩子领悟操作目标,按一定的思路、方法开展活动,而且能使孩子享受到操作活动的乐趣,体会到完成活动的成功感,从而更进一步促进孩子语言能力、操作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真正做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