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渐渐”造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1、用比较句子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2、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本课描写天气变化的词语非常准确,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

教学准备:投影仪、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电教手段,引出课题

放录音,问学生: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打雷下雨的声音)板书:雷雨。

打雷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尤其是夏季经常出现。课文中所描写的这场雷雨是什么样的呢?文中向我们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学习你一定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1、小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完后标出自然段。(8段)

2、请三个同学读全文(1~3)、(4~6)、(7~8)听的同学们有两个任务:(1)注意听他们把字音读准了没有。(2)三个同学所读的内容分别是写什么时候的雷雨景色?(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老师板书这三个词语。如果学生读得不够流利,可再请几个同学读这三部分。

3、读小黑板上的词语:雷声、压下来、蜘蛛网、垂下来、渐渐地、彩虹。要求读准、读熟。通过查字典理解“垂”的意思。

三、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词句训练,指导背诵课文

1、先看课文是怎样描写雷雨前的景色的。一个同学读1~3段,大家想象一下雷雨前的景色。(1)出示小黑板:①写了哪些景物?②怎么描写的?带着这两个问题请同学们默读这一部分,画出这三个自然段中分别描写了哪里的景物。板书:乌云、树叶、蝉、树枝、蜘蛛、闪电、雷声。

(2)课文中是怎么形容、描写这些景物的?板书:压、不动、不叫、乱摆、逃、亮、响。“压”改成“飘”行不行?(乌云像一口大黑锅一样越来越低,用“飘”肯定是不合适的。)

(3)看着板书说说课文内容。

(4)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另一个同学读2~3段,大家边听边想,这两部分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板书:静—动、无声—有声。说明天气在急剧地变化。哪个词说明天气变化特别快?(忽然)作者观察得非常细致,就连蝉和蜘蛛这些小动物也都观察到了,写出了大雨即将来临时它们惊慌的表现。

(5)比较句子,用投影仪显示:

①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②闪电亮,雷声响,雨下大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

老师问:这两组句子中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每组的第二句写得好。“一动也不动”说明一丝风也没有;“一声也不叫”说明很静。三个“越来越”写出了天气之恶劣,天气变化之大,变化速度之快。读这些形容词的时候,要读得慢一些,语调低沉一些,这样才能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学生练习有语气地读1~3自然段,先自己小声读;然后看着板书练习背诵;再请一个同学在班上背,最后齐背“雷雨前”这一部分。

2、学习课文的第二大部分(4~6段)

(1)一名同学读这一部分,另一个同学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雨中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