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课程的主体

应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越来越向纵深发展。作为基础教育一部分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当前课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静态走向动态、由专家转为教师和学生。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各种课程理论和实践研究层出不穷,学前教育课程同样色彩纷呈:适性教育、瑞吉欧教学、彩虹计划以及我国的综合主题课程、活动整合课程、发展性课程、生存课程等等,使人目不暇接。在众多的课程中,其中不乏现代课程的先进理念和反思性实践经验。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儿童观、学习观、课程观的发展和变革,以及由此引起的教育上的“范式”的革新。新范式的理论和实践使幼儿园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世纪的确是儿童世纪,21世纪将是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的世纪。当前幼儿园课程将以建构为核心,而使幼儿成为课程的主体,学前教育课程真正成为儿童的课程。

儿童发展的新发现

与儿童教育关系最密切的是儿童发展观,不同儿童的发展观直接影响不同的教育观,至今,人们已逐渐舍弃儿童发展的遗传决定的先天论和环境决定的后天论,多数赞同遗传,环境(包括教育)的相互作用的理论。但是,儿童究竟如何通过这二者的交叉作用得到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儿童自身的作用是怎样的。新的机体-发展观强调:人从婴儿起最大限度的加入到自己发展中去的新观念。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卢格提出:“生物和环境力量逐渐变制于决定人的发展中的第二种力量。即正在形成中的自我。”他认为神经系统加工和储存信息能力的增强,使人的经验对人类行为的产生日益增长的影响。儿科专家斯波克医生说;“20世纪下半叶,在孩子的发育成长方面有许多新发现。但是,在所有这些发现中,或许什么也比不上孩子的经历如何改变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因为,大脑神经细胞的突触联结在很大成度上是由幼儿在生活中的经历所决定的。由以上各领域的研究可见,儿童是一个拥有内部力量的发展主体。以教育的角度来看儿童,可以发现:

幼儿是一个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主体。婴儿几乎是全能的,出生后就具有接受世界挑战的各种准备,大脑潜能无限,感官已能接受外部世界的多样刺激,精神亦已能吸引成人的关怀与爱,已备有克服困难的潜能,个性特征也时有显现。这一独特的个体不断在和外部发生相互的作用,这种主动的学习,证明他们是有能力的,并在影响周围世界和成人的过程中发展自己,成为发展中的主体。他们不是白纸,不是小苗,娇弱无力被动接受成人呵护的受体,是一个学习的主体。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