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哪些因素影响了“依恋”?

哪些因素会造成不同的依恋类型呢?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来改善依恋关系呢?下面来介绍最主要的几种影响因素:

1.抚养方式

照顾者(尤其是妈妈)能否提供孩子合适、积极、温柔、细致的照顾,即要“专心致志”、“身体接触”、“话语激励”、“物质激励”、“及时响应”。早期失去母亲的照顾(尤其是3个月~1岁之间)、容易忽略孩子、身体照顾不足或者过度照顾等,都可能造成依恋问题。

2.抚养的稳定性

有些孩子身边并不缺亲密的照顾者,照顾方式也比较合适积极,但却因为各种原因经常调换照顾者(如本文最初的案例丽丽)而造成依恋障碍。所以照顾者的稳定性与照顾的性质是同样重要的。

3.家庭因素

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家庭是他们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和心理空间来源,所以家庭的各种问题——比如父母失业、婚姻问题、经济困难、兄弟姐妹的出生、照顾者有无足够的社会支持等会通过间接的方式影响依恋关系,不可小视。

4.孩子的先天“性情”

不论外界环境怎么变化或者父母的行为如何改变,有些孩子就是天生随和好相处,而有些就是喜欢发脾气,有些永远精力充沛,有些就是安静小心、动作缓慢,我们说这就是“性情”,是每个孩子先天具有的稳定的情绪反应及调节方式。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性情及时调整自己的养育风格。

5.父母的依恋风格

身为父母,我们曾经也是母亲怀里的孩子,所以在养育孩子的同时,你要清楚自己也是有一定的依恋风格的,而它必然会在抚养过程中发挥作用,影响孩子的依恋方式。

研究发现,安全型的父母容易养育出安全型的孩子,而回避依恋型的父母往往会对孩子的要求回应不足,矛盾依恋型的父母则在养育遇到困难时表现焦虑、不知所措,对孩子的照顾没有足够的稳定性,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案例回顾:

丽丽今年4岁半了。父母经常出差,她从小是由保姆带大的。保姆在丽丽2岁和4岁时,两次由于家事离开了较长时间,当时丽丽非常伤心,经常哭着说:“她不要我了!”但又不肯接保姆的电话。3岁,丽丽开始上幼儿园,一直比较乖,最近半年换了家幼儿园后,开始出现异常:不喜欢上幼儿园,去之前总是哭个不停;老师说她喜欢自己玩,很“皮”,但集体游戏时又很内向;最主要的是她在家脾气很大,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摔东西,或拉着大人的衣服跺脚耍赖……

这是我经手过的一个案例。经过评估,我认为丽丽是“依恋关系”出了问题。

说一说:什么是“依恋关系”?

所谓“依恋”,就是孩子(尤其是1~3岁的婴幼儿)和一个照顾者(主要是母亲)之间形成强烈的情感关系的过程。

虽然现在的父母对孩子都倾注了大量的爱。但是,好的“依恋关系”不仅和父母的养育方式,而且和孩子本身性格、社会家庭环境都有很大关系,所以现在有“依恋障碍”的孩子并不少。

同时,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依恋关系会直接影响孩子将来的人际交往模式和亲密关系的建立,是影响孩子未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不健康的“依恋关系”如果不及时处理,孩子长大后,往往会产生各种人际问题,影响生活质量。

测一测:

★孩子的依恋类型健康吗?

下面的小问卷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孩子的“依恋类型”。

每道题目都有“是”或“否”两种答案,回答“是”计1分,“否”计0分。如果孩子的主要抚养者为其他人,如爷爷奶奶时,问卷中的妈妈应换作爷爷奶奶。

表现

1.与妈妈分离时,会哭泣或表现不安,但能很快安静下来。

1

0

2.妈妈回家时,仍专注自己的活动,很少表现出高兴的样子。

1

0

3.喜欢缠着妈妈,不愿意自己一个人玩耍。

1

0

4.哭闹或受惊吓时,在妈妈的安慰下,能很快安静下来。

1

0

5.虽然是陌生人的逗弄,仍会露出笑容。

1

0

6.与妈妈分离时,表现强烈不安,哭闹不停,很难平静。

1

0

7.妈妈回家时会很高兴,喜欢与妈妈一起玩,愿意和妈妈分享玩具与食品。

1

0

8.对妈妈的离开漠不关心,很少表现出哭泣、不安的情绪。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