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

[鹿的拉丁文名称]

梅花鹿:Cervus nippon

白唇鹿:Cervus albirostris

[鹿的动物学分类]

鹿,哺乳纲,鹿科和长颈鹿科动物的通称。通常雄的有角(驯鹿雌的也有角),每年脱换一次;比较原始的种类,雌雄均无角(如麝、獐)。无上门齿。肢细,第一趾完全退化,第二、五趾仅留痕迹。多无胆囊。

鹿是哺乳类动物中的名门望族,种类繁多,超过五十种,主要有麝、麂、水鹿、梅花鹿、白唇鹿、马鹿、麋鹿、驼鹿、驯鹿、獐、狍等等。

[鹿的地理分布]

鹿这个大家庭不仅种类多,分布亦甚广,除大洋洲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外,可以说几乎世界其他地方都有鹿的足迹。我国所产鹿共有19种,遍布大江南北。

有一种鹿为我国所特有,那就是誉满全球的兽类明星———麋鹿。麋鹿的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故又称“四不像”。体长两米余,肩高两米余。毛色淡褐,背部较浓,腹部较浅。雄的有角,呈多回二叉分歧状,形状比较整齐。尾长,尾端下垂到脚髁。性温驯,以植物为食。

早在十八世纪,清王朝在北京南郊建立了一个皇家鹿苑,养了一群麋鹿,专供皇家贵族狩猎游玩。1865年法国一位传教士发现了这种奇特的动物,用钱收买南苑守卒,盗走了一对麋鹿,送往巴黎展览。从此这种奇特的动物便誉满全球。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南苑的麋鹿被洗劫一空。从此,麋鹿在中国绝迹。而养在英国贝福特公爵庄园里的麋鹿却得到了保存和发展,到1948年数量达到255只。1956年和1973年,英国两次派专人护送四对麋鹿来华,阔别祖国半个多世纪的麋鹿才重返故里,在北京动物园展出。

1985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又通过外交途径从欧洲进口60只麋鹿,分别养在北京南苑和江苏大丰两个麋鹿保护区内。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麋鹿已在保护区内繁衍**日趋复壮,这一我国所特有的珍贵物种在故乡获得了新生。

[鹿在自然界的位置]

鹿是典型的草食动物,除了头上的鹿角,别无御敌的武器。因此,豺狼虎豹狮所有肉食猛兽,都对鹿垂涎三尺,想方设法捕而食之。鹿与羊一样,处在大自然食物链的下端。

鹿对环境很挑剔,一定要生活在植被茂盛、水源清洁的优良生态环境里。许多鹿都有迁徙的习惯,逐草而徙,傍水而居。一旦自然环境恶化,鹿就会迁居他乡。因此,鹿是测试生态环境的活标本,凡有鹿的踪影的地方,一定草肥水清,同样也适合人类居住。

[鹿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鹿在人们心目中是纯洁、善良、美好的象征,尤其是对赤棕色的体毛间布满繁星白点漂亮的梅花鹿,人们情有独钟。生活中情侣常把对方称为可爱的小鹿;童话作品、小孩的玩具、动画片和卡通连环画里,也都把鹿当做正面角色,赋予勇敢、正义、团结、温柔、善良和多情的优良秉性。鹿在文学作品中俨然就是天使的化身。

在中国画里,因“鹿”与“禄”谐音,常作为祝福的形象而跃然画纸上。

[鹿的行为特征]

鹿胆小机警。有人说鹿之所以胆小,是因为绝大多数种类的鹿天生无胆囊。这显然是一种讹传。动物有无胆囊和胆大胆小并无直接因果关系。鹿为躲避肉食类猛兽的侵袭,养成了谨慎机敏的性格。

在鹿类中最胆小的要数麝了,它总是选择光线幽暗、条件隐蔽的地方作为宿地,排粪时也跑到离宿地起码百米开外的地方。麝排粪的动作颇有意思,两后肢蹲下,排完之后立即用前肢刨土掩盖,以免泄漏气味而遭敌害追踪。

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哪家动物园展览过麝,因为这种动物胆小如鼠,怕人怕光,宁可撞墙而死也不愿在动物园的笼舍里生活。

鹿虽然性情温和,但不易驯养。在所有鹿类中,真正能经过驯养而成为家畜的,只有驯鹿。这种鹿肩高一米余,雌雄均有大角架,耐寒而力大。人类驯养驯鹿已有千余年历史,北方鄂伦春族将驯鹿驯化后,用它们来驮物和拉雪橇。

[鹿的趣闻逸事]

麝,有的地方又把它称为香獐。提起麝,人们往往就会想到麝香。麝香是一种开窍、醒神、活血、消肿的名贵药材,闻名海内外的“六神丸”就是用麝香来做配方的。

麝香产于雄麝,在它的肚脐下方有一个大如鸡蛋的香囊腺。在秋冬繁殖季节,香囊腺分泌更旺盛。这种分泌物的主要成分就是具有浓郁香味的麝香酮,一旦接触它,其味就经久不散,麝香亦因此而得名。为了获得名贵的麝香,猎人想尽一切办法捕捉雄麝。

久而久之,麝也知道人们不是要它的命,而是垂涎它的麝香。当遭遇猎人和猎狗而被追得穷途末路时,麝就会从香囊腺里抓出麝香扔在路上,就像遇到剪径强盗时留下买路钱一样,以期能让猎人网开一面放自己一条生路。而有经验的猎人得到麝香后也就会停止追撵,留得麝的性命,以备明年再来取价格昂贵的麝香。

[我与鹿的亲密接触]

马鹿胆小机警,生性多疑,视觉、嗅觉和听觉都十分灵敏,一有风吹草动,便会迈开四条细长的腿,飞也似的逃得无影无踪。因此,寨子里的猎手十次上山打马鹿,八九次是要落空的。可我却用一根短木棍毫不费力地敲死了一头健康的母鹿。

那是在夏季一个晴朗的下午,我挎着一只竹篓上山采蘑菇,绕到一片野竹林前,突然发现前面五十来米远的一丛野金竹下,站着一头马鹿。山野的空气清新而透明,我看得十分清楚,这头马鹿额角平整光滑,没长鹿角,身材娇小,脖颈细腻,哦,是头年轻的母鹿。它深紫色的唇吻干燥得皱了起来,短短的尾巴耷拉在两胯间,显得神情疲惫。它用惊慌的眼光望着我,两只耳朵竖得笔直,后腿弯曲,前腿绷直,身体微微倾斜,一副急欲蹿跳逃命的姿势。我既没带猎枪,也没带竹弩和长刀,当然是不可能捉住这头马鹿的,便大摇大摆地迎着马鹿走去,心想,它很快就会听到我重重的脚步声,一转身钻进茂密的竹林的。

可是,我朝前走了二十多米,它仍站在那丛野金竹下,我又朝前走了十多米,它还没奔逃。也许,这是一头患了中风症的马鹿,我想,也有可能是生了其他什么怪病,身体动不了啦。嘿,老天保佑,让我来捡这个便宜。

我弯腰捡起一根碗口粗的短木棍,快步朝它赶去。这时候,我离母鹿只有十来米远了。母鹿见我越逼越近,鼻子里呼呼喷着粗气,闷着头,摆出一副要向我冲撞过来的架势。我才不怕呢。要是面对的是一头额顶长着硬角的公鹿,我或许会踟蹰不前的。成年公鹿力大无穷,锋利的鹿角极有可能捅我个透心凉。对付母鹿我就无所畏惧了,母鹿相对来说体小力弱,头上无角,就算让它撞一下,也撞不出严重后果;母鹿的牙齿也不像食肉兽那么尖利,只能磨碎草茎树叶,就算给它咬一口,也不会受到致命的伤害。

我逼到离母鹿只有两三米远的地方,一个箭步蹿上去,抡起棍子照准母鹿的脑门劈下去。我大概太心急了一点,也有点低估了母鹿在危急时刻的反应能力,只见它一偏脑袋,棍子砸偏了,擦着它的耳朵落在它的脖子上,虽然没立刻把它打晕过去,但也把它打成一头歪脖子鹿了。

这时候,如果母鹿想逃跑的话,应该说还是有机会的,它虽然脖子被我打弯了,但并不影响它的奔跳,它只要蹿离那丛野金竹,我就奈何不了它。即使是世界短跑冠军,也无法和一头马鹿赛跑,马鹿受惊时最高时速可达七十公里,百米冲刺的速度是六秒,我即使再长一条腿,也撵不上它的。然而,它根本没有打算逃跑,它像被钉子钉住了似的待在那丛野金竹下,不思逃命,反而瞪圆了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呦———呦———呦———”朝我发出威胁的吼叫,还转过身来朝我尥蹶子。我东跳西闪,轻易地就躲开了。

瞅准时机,我大喝一声,又跃上前去,狠狠一棍砸在它的背上。它的脊梁被砸弯了,整个身体弯成一张倒挂的弓,四条细长的腿瑟瑟发抖,嘴角涌出一股鲜血,脑袋无力地往下垂。

我松了口气,总算收拾了这头胆大妄为的母鹿。我想,它很快就会像太阳下融化的积雪,软绵绵倒下去的。可我又没猜对,它一张嘴衔住金竹的一根横枝,任凭我的棍子雨点般地落到它身上,仍顽强地支撑着不让自己倒下去。它看着我,眼光哀怨凄凉,似乎还含混着一丝企求……我打累了,也打怕了,握着木棍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这时,野金竹丛传来呦的一声细微的叫声,就像听到了某种指令,母鹿的嘴慢慢松开,竹枝从它的嘴里滑脱出来,它终于四腿一软,咕咚瘫倒在地。

就在它倒地的一瞬间,我惊得目瞪口呆:随着母鹿的身体倒下去,就像舞台上的幕帷开启一样,露出一只小马鹿来;这是一只刚刚生下不久的鹿崽子,从母体里带来的黏液还没晾干,浑身湿漉漉亮晶晶的,像一只滴着露水的大金橘,肚子的脐带上还滴着血。

突然,小马鹿蹦跳起来,越过母鹿,经过我的身边,向密林深处逃去。我想伸手捉它,可一种说不清道不白的东西在我心里翻腾,阻止我去伤害它。它开始时步履蹒跚,速度也不算快,但跑了几十米后,脚力硬朗起来,跑得轻盈而稳扎,不一会儿便消失在层层叠叠的热带雨林里。

母鹿一直目送着小马鹿远去,看到小马鹿逃出了危险后,这才舒畅地吐出最后一口血沫,阖上了眼皮。

我明白了,这头母鹿之所以在生死存亡关头不逃跑,是要用它的身体挡住我的视线,保护它刚刚产下的小宝贝。

鹿和马、牛、羊这些草食动物一样,幼崽产下后,只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就能站起来行走奔跑,这是一种适应险恶的丛林环境的生存本能。不幸的是,这头母鹿产下鹿崽后,还没来得及将宝贝身上舔干,就被我撞见了。它挨了我致命的打击后,坚持不倒下去,是为了拖延时间,让小马鹿能站起来,能死里逃生。它如愿以偿了。

我呆呆地站在已经倒毙的母鹿面前,脸上火辣辣的,觉得自己很像刽子手。

[鹿的生存现状]

鹿全身是宝,鹿肉质地鲜嫩,鹿皮是制作皮革的上等原料;水鹿、马鹿、梅花鹿、白唇鹿等种类的公鹿头顶长有价值昂贵的鹿茸,母鹿更能提供妇科珍品鹿胎膏。正因如此,鹿成了猎人垂涎三尺的猎物。

在人类大肆捕杀和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下,无论哪种鹿,野生数量都急剧减少,不少珍贵品种已濒临灭绝。在我国,所有鹿科动物均已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动物。

[关于鹿的寄语]

逐鹿中原、鹿死谁手,是汉语中两句与鹿有关的成语。这里的“鹿”,指的就是战利品、攻击对象和争抢目标。谁也不会说逐鼠中原、鼠死谁手,语言的美感源自鹿的美丽;谁也不会说逐虎中原、虎死谁手,语言的温良源自鹿的善良。

鹿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更有理由保护这些承载着许多文化元素的可爱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