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提倡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要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特别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评价、创造性的评价、情感态度的评价等。这些过程性评价和深层次的评价往往体现在教师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应试教育指的是在现实教育中的考试主义和考试中心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考试和应试成了最终目的,一切为考而教,为考而学,考试和应试使教育活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成了考试和应试的奴隶。所以,在教学中出现了题海战术和填鸭试等教学模式,各类学校都加班加点,节假日也大幅缩水,甚至最终取消,结果是教师和学生都重负在身,苦不堪言。实际教学中,我们把新旧教材对比,发现新教材里基本没有以往标注醒目的公式、定理、定律,取而代之的是讨论与交流、实验与探究等。跟以往比较,很多教师都认为新教材比以往含糊,解析起来比以往费劲。我也存在这种认识,现在,我的观念扭转了过来,进而深入地思考什么是素质教育。

李老师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十多年前听了一节关于“热胀冷缩”的物理公开课,授课教师对什么是“热胀冷缩”作了具体详细的阐述,后来请学生举例说明哪些现象是“热胀冷缩”,很多学生都按照书上的例子回答,什么夏天电线变长,冬天变短等,但其中一个学生提问:为什么肉丸放在水里加热时会先变大后变小?这样的问题绝对不是一个物理老师可以回答的,高教授后来请教了一个物理专家,他也说需要深入研究才能有答案。接着,高教授告诉我们,自然界和生活中都有很多问题不是直接运用书本上有限的公式、定理能够解决的,我们现在提倡的探究式教学是引导学生掌握一种学习思维,全面培养他们的素质。这个例子很浅显,却道出了素质教育的真谛。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