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 齐读课文。

2. 听写生字。

3. 出示《游子吟》指名读,齐读

二、   细读课文。(由诗入手,结合课文,理解诗意)

1. 学习第5自然段

○1这首诗是谁写的?(孟郊)

○2默读课文,思考:孟郊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

[教学设计说明:默读课文是本学期的新要求,因此,课堂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3讨论回答以上词语,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4齐读第5自然段。师板书:永远不能忘怀

2. 学习第1-3自然段。

(1)揭示学习方法:用边读边想,再讨论的方法学习这三小节,读一读古诗,小组内学习,再读课文第1-3自然段。

讨论;你能读懂什么?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古诗: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谁已读懂这句话了?在课文哪儿找到的?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中的句子。

“慈母”、“游子”指谁?

○2看第二句诗: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自己读,你读懂了吗?在课文中哪儿读懂的?

母亲一边缝,一边想了什么?引读:意恐迟迟归。

○3看图:你觉得母亲怎么样?(板书;一片恩情)

○4有感情地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孟郊外出了,母亲生怕儿子迟迟归。你从文中哪句话能读出来?到第二自然段中去找找。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

○2讨论:

A想一想,母亲会挂念儿子哪些方面的事?

B母亲天天不仅仅挂念而且怎么样?

C母亲在家天天挂念儿子,天天盼望儿子,说明了母亲对儿子什么样的情意?用题目上的词语来说。

D孟郊听了母亲的话有什么表现?什么叫眼睛湿润?他为什么会眼睛湿润?想象一下,他为什么会心里想象?

○3出示图(二)请大家看这幅图,充分发挥联想,感受一下母子离别的情景。

[教学设计说明:第二自然段的学习,通过挖掘课文语句的内涵,引导学生体会母子离别的场景,扩大学生的情感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良知。]

2.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母亲对儿子的挂念。

下一页
阅读全文